地震一直來 「民國86年前」老房要小心 3招檢視!

台灣地震頻傳,然而雙北地區30、40年的老屋量體又多。 圖/記者李成蔭 攝影

台灣地震頻傳,然而雙北地區30、40年的老屋量體又多。 圖/記者李成蔭 攝影

台東強震傳出建物倒塌,讓民眾心慌慌,也使得老屋 建築結構安全再獲重視,專家提醒,民眾在震後依循三大步驟檢查住家外觀、柱樑,與低樓層結構完整性,若有異狀應立即找專業結構技師檢查,保障生命安全。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建議,地震 過後,不是自己家裡內部沒問題,就代表大樓百分之百安全,民眾還需針對大樓外觀、低樓層與結構體表層,進行三大項目檢查。其中,又以民國86年前的房屋,需要更加留心!

檢查1:大樓外觀

不能只觀察自家樓層是否受損,最好連同大樓四周的外牆一起檢查,看看有沒有損壞或有異常歪斜、沉陷狀況,並檢查門窗是否有擠壓變形,牆壁、柱、梁、樓板等,有無裂損。

檢查2:低樓層結構

若一樓是挑高大廳或被改建為超商、大型賣場、餐廳等,更需留意產生「軟腳效應」。戴雲發強調,台南「維冠金龍大樓」、花蓮「雲門翠堤大樓」都是因低樓層「軟腳」導致坍塌或傾斜,所以不是自己家裡沒問題、大樓就百分之百安全。

民眾可觀察低樓層的公共空間的大梁、大柱結構,是否在震後出現45度斜裂縫、鋼筋外露或水泥剝落的狀況,若有異狀應找尋結構技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檢查3:剪力牆45度角

戴雲發指出,並非牆面所有裂縫都需要擔心,主要還是得看房屋結構的梁柱,大於25公分厚剪力牆是否有出現斜45度角的裂縫,若有的話,代表結構已受到地震影響,未來若遇到強度更大的地震,其裂縫將更加擴大,甚至可能造成梁柱斷裂,最好請結構相關技師進一步勘驗,並給予專業建議。

民國86年前老屋 需留意耐震能力

台灣地震頻傳,然而雙北地區30、40年的老屋量體又多,雖然在民國88年921地震發生,已大幅修正建築物耐震等設計規定,但86年以前所興建的建築物耐震設計標準較低,所以仍有耐震能力不足的疑慮。

戴雲發說,若覺得自家老屋震後風險大,建議可以先肉眼評估,若有疑慮可請結構技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或建築師公會,進行初步的安全評估,確認建築結構是否安全無疑,假設評估後發現建築安全性較低、耐震力不足,盡量朝向危老或都更重建的方向前進。

高樓比低樓更危險? 專家:低樓公寓 未必安全

強震過後,網路上出現一波居住樓層安全性的討論,部分網友認為住高樓層、震幅大似乎更危險,反而住低樓層的老公寓逃生較容易,是否會更安全?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切莫單純只因住得高而害怕樓塌與逃生不易,應注意的是建築年代,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約莫屋齡25年內的物件,都更強化耐震的規劃與建材,反而不易倒塌與損毀,居住舒適度亦比老宅為佳,房價發展有未來性,倒不必因噎廢食,且房屋本就是會折舊的產品,老宅危險性恐還不止是地震問題。

老屋結構健檢 政府有補助

普遍來說,民眾少有主動申請「耐震評估」,倘若真需進行可找當地政府指定的評估機構,如結構技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等,目前平均每戶須花費2~3萬元,不過針對「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政府也有祭出每件6000~8000元的補助,可與各縣市都發局或工務處申請。

但要注意申請「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補助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限定於民國88年12月31日前取得建照的老房子。

二、只能以「一幢」或「一棟」為單位申請,假設是住公寓的話,申請人須為管委會,若無管理組織,則需二分之一以上區分所有權人同意,並推派一人為申請人。

假設評估後需補強,可以申請「耐震補強補助」,每件補助為總費用的45%,最高上限金額450萬。

│更多精選推薦↓↓↓

延伸閱讀

地震後容易煩躁、睡不好?心理師分享「五招」舒緩情緒、解焦慮!

隨時複習/地震來時避難3原則:趴下、掩護、穩住!

老屋翻新花大錢?「軟裝」3元素 幫舊房化妝、變身質感好屋!

想當包租公投資「公寓、小宅還是大廈好?」專家數據告數據你!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