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飲食文化不斷在進化,從以前因為宗教因素,到近年基於為地球、為環境盡一份心力而接觸蔬食 ,蔬食更進一步成為新式的飲食風潮。
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田定豐 秉持分享與鼓勵的初衷,期望不僅讓蔬食者在尋覓餐廳時有所參考,也盼葷食者透過《豐蔬食2》,了解不斷進化演變的蔬食世界,是多麼豐沛而有活力。精彩試閱:
從慢食運動到蔬食崛起,飲食文化新浪潮
二戰結束後,世界迎來短暫的平靜,戰爭饑荒減少,科技與生技這兩大齒輪加速運轉,人口快速增長,人均壽命也有顯著提升。1950 年時,世界人口僅三十億,但到了2020 年,竟已突破七十億。突然多了這麼多人要吃飯,加上全球化浪潮影響,導致人們生活步調加快,「吃東西」的節奏竟在不知不覺中也亂了套。
像是以人工方式介入家禽家畜的生長速度、大量生產粗製濫造的加工食品,甚或把基因改造技術用於農產上,這些方法的確加快了食物的製造時程,卻忽視了食材與料理的多樣性,而速食與連鎖餐廳不分城鄉大舉進駐,往往也稀釋掉地方文化特色。
當飲食行為變得單一乏味,那與史前時代人類吃食只為溫飽豈不無異?
1986年,義大利人卡爾洛・佩特里尼抗議麥當勞在羅馬市中心的西班牙階梯附近開設分店,他擔憂連鎖速食餐廳在此設點,會衝擊當地文化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於是成立了以推廣慢食運動(Slow Food)為職志的組織。
慢食運動的初衷,是號召民眾反對按標準化、規格化製作而成的快餐食品,並提倡有地方性、營養均衡的傳統美食。
隨著組織壯大,慢食運動還發展出幾項重要精神,像是以「食物方舟」方式保存幾近滅種的農牧食品;推廣有理想的農家、牧場、食品加工業者,以保持市場多樣性;還有最重要的,強調食物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並注重生態平衡。
慢食運動成功激起人們的思考與共鳴,連鎖企業開始反省,過於急促的腳步是否會對地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不少人也開始注重食物來源,希望吃得好,吃得輕鬆、自在,最好還要吃得心態正確。這三十多年,慢食運動顯著提升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良知,可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飲食文化社會運動。
慢食生活是一種選擇,而蔬食主義,就是站在慢食的巨人肩膀上,看向更遠的未來。
蔬食文化,東西分明。亞洲各國多半將茹素與佛教文化看作一類,不少人還認為只有宗教信仰者或是需祈願時才茹素,且在佛教清心寡欲的觀念下,也鮮少有人追求過於精緻的素食料理。
歐美就不同了,二十一世紀,歐美蔬食人口快速提升,不比亞洲將素食和宗教連結,他們體悟到溫室效應、狂牛症與禽流感、重金屬汙染等都與肉食有關,因此便以「健康」、「環保」與「愛護地球」為初衷,開始進行蔬食生活,這點便與慢食運動不謀而合。
根據美國素食者協會統計,美國素食者在2%至8%之間、英國與義大利約7%、德國為8.4%、瑞士則高達有14%的人口,嚴格遵循無肉飲食。
名人推廣、知名餐館轉型成蔬食餐廳、植物肉問世等原因,在歐美,吃素變得超時尚,不少食品業者也極力發展蔬食產品,蔬食餐廳多以融合健康、營養、美食、環保和時尚為訴求來推廣,形塑一股無法忽視的素食文化新浪潮。而這股風潮,也從歐美反吹回亞洲,此次進行「豐蔬食2 蔬食餐廳尋訪之旅」時就有察覺,短短一年間,台灣又多了不少時髦優雅的蔬食餐廳,他們吸收洋風,突破老派素食窠臼,製作出美麗精湛的各種創意蔬食,看樣子,現在台灣也跟上歐美腳步,吃素可是一派潮流呢!
本文摘自《豐蔬食2》,商周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