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神經科學研究證實 中年之後可能更有創意

圖/pexels
圖/pexels

人類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會隨著年齡變化。我們的大腦20歲後便開始萎縮,每過10年,重量與體積大約縮減2%。

不但細胞會愈變愈小,細胞間的連結數量也會下降。到了40多歲,「髓鞘」(myelin sheath)這種協助神經軸突在大腦內傳遞訊息的脂膜會開始碎裂。

大腦像用多年的電腦

腦部變化會影響認知功能。我們的大腦就像用了好多年的電腦,處理速度變慢,吸收新知速度及專注力也下降,花較多時間才能想起某些事,難以同時在好幾件耗神的事務間轉換。

不過,沒有任何變化會扼殺創意,科學已證明,人腦極度擅長彌補老化 帶來的改變,甚至可以借力使力。步入中年後,解決困難時會動用腦中更多的區域。日積月累下,可以促成區域間豐富的互動。

慢思考 有助心智換檔

年齡增長帶來的自然減速,讓我們不再匆忙,心智會換檔至更具創意的功能區塊,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慢思考」(slow thinking)。微幅不專注,反可能成為苦思時的祕密武器。因為分心會讓大腦接收到額外資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日後可能是創意突破的關鍵。

最常見的刻板印象就是「老頑固」,但其實沒這回事。研究顯示,中年人的確比年輕人更容易堅守教條與現況。然而一旦進入60歲會變得「耳順」,比較能敞開心胸,碰上新資訊時會改變態度—而轉變態度正是創意發想的第一步。

老化會改變大腦結構

老化會改變大腦結構,促進創意。 圖/大塊文化出版
老化會改變大腦結構,促進創意。 圖/大塊文化出版

另一個出乎意料的理論則是老化會改變大腦結構,促進創意。髓鞘碎裂後會鬆綁神經架構,讓意念更能自由流通。這一點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所有民族和種族的民間藝術,多是中老年人的天下。

發明家通常接近50歲才達到生涯高峰,而且在事業的下半場持續產出。以美國為例,申請專利的平均年齡是47歲,其中利潤最高的專利,申請者通常超過55歲。

種種證據都駁斥老年刻板印象,年長不但可繼續保有創意,神經科學還告訴我們,上了年紀,大腦會重新連結,甚至有可能讓我們變得更有創意。

熟齡為何更有創意?

1.注意力下降,慢思考和微分心讓人更有創意。

2.進入60歲後變得「耳順」,比較能敞開心胸。

3.大腦老化後,鬆綁神經架構,讓意念更能自由流通。

(本文摘自《終極慢活 :現在是當老人最好的時代》,大塊文化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經驗分享 慢活 慢思考 老化

手機美食攝影 先找出食物中「林志玲」、「王力宏」

療癒沒有舞台的失落 退休校長陳今珍烘焙玩出成就感

延伸閱讀

抗老化和改善膚況 美專家推薦9種天然食物

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 林靜芸感念父「保證員工退休前都有工作」

多描眼線練手感 漂亮又健腦

65歲以上老人未必要減肥 肉肉的比骨感更健康

相關文章

油頭人必看!洗髮精加「這1物」秒變控油神器

2025待產包攻略!產婦必知「5重點」專家:最晚這時間要準備

閏六月幫父母補運!「添壽秘訣」大公開:錯過再等好幾年

天氣越熱越好運!4生肖遇財神、貴人來相助,一路旺到鬼門開

裝精神病騙理賠?全家8人領走6500萬吃喝玩樂被以詐欺起訴…最後判無罪

溺水千萬別亂救!記住「救命5步驟」,才能保命

熱門文章

小資教師夫妻省錢20年買房,退休後竟月入10萬!專家:3關鍵打造自由人生

家庭主婦金頭腦!用老公薪水滾出破億身家:「3投資觀念」幫大忙

長照3.0明年上路!9月新增「4項服務」:外籍看護、交通接送...一次看

節電也能賺錢!台電2025節能補助,租屋族適用、最高折百元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