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就像一門藝術」清農製茶師開展家鄉新未來,打造傳統茶葉新樣貌!

傳統製茶費時、耗工,從眼到、口到、手到,每道程序都需仰賴製茶師的歷練和工夫,才能賦予茶湯獨特的韻致和風味;隨著新世代青農投入製茶,企圖在舊產業中創造品味的新魅力。

青農製茶師張君誠在貓空地區耕作,從種茶到製茶都親力親為。 圖/翁睿坤攝影

青農製茶師張君誠在貓空地區耕作,從種茶到製茶都親力親為。 圖/翁睿坤攝影

在傳統和心法間 撐起品味茶的空間

張君誠出生於木柵貓空,大學主修餐飲 ,畢業後曾在連鎖餐飲集團擔任廚師,但餐飲業看重資歷,當時年輕的他沒有太多的施展空間。直到2020年,張君誠在「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贏得條形組季軍,成為台北市 唯一得獎者,因此有了信心後,他決定返鄉接棒家業,成為張家第三代茶農。

張君誠的父親張水柳經營茶園近30年,是貓空極少數的有機栽培農地。但在製茶競賽中,評比的是茶葉 的外形和茶湯的味道,有機茶不見得能脫穎而出,在市場上也不一定受消費者青睞,但從產地與環境生態共生以及對茶業前端細節的理解,包括種植、採收到製茶工藝的養成,是張家茶園唯一無二的價值所在。

由於同樣的茶交到十位製茶師手上,每位製茶師依據自己的手法和對喝茶的想像,能做出十種不同風味的茶。「一直跑、一直喝、一直試、一直做」便是張君誠的製茶心法,在這過程中,張君誠與同儕、父親透過討論、切磋及觀察,找出影響口感的同與異,並試出每種茶的特性,發現能從中感受製茶師各有千秋的個性。

初試啼聲即獲獎的經驗,不僅帶給張君誠製茶的自信,也影響他觀看市場的角度。 圖/翁...

初試啼聲即獲獎的經驗,不僅帶給張君誠製茶的自信,也影響他觀看市場的角度。 圖/翁睿坤攝影

賽前賽後 學到前行的茶道

「在製茶過程中改變方法,就會做出不一樣的味道,這包括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力道。關鍵在於你要如何去對應這個茶,例如揉製茶葉的力道大小、發酵時間的長短等,都是影響風味的因素。」張君誠提出他的觀察,分享製茶的變數藏在每一段製程裡,製茶師親手揉捏、親自品嘗而來的細節與感受,左右了茶的味道。

在來回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張君誠感受到製茶就像一門藝術,「每個人的想法、作法都不同,因此客人喝茶所體會的感受也不同。」張君誠指出製茶是結果論,只要最終的風味受到人們喜愛,中間的工序和過程可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最單純卻也最困難的部分。

透過參加茶葉競技比賽,張君誠能隨時校準自己對於茶的認知和等級,並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位置,例如主流市場偏好氣味清香的茶,非主流、口感濃郁的茶則需要花點時間找尋喜歡它的客層,一旦這些客層的特殊喜好被滿足,就有機會進一步成為死忠鐵粉。

製茶師手工揀選和揉茶,是傳統製茶最大的特色。 圖/翁睿坤攝影

製茶師手工揀選和揉茶,是傳統製茶最大的特色。 圖/翁睿坤攝影

製茶過程所施加的力道大小,會影響茶湯呈現的風味。 圖/翁睿坤攝影

製茶過程所施加的力道大小,會影響茶湯呈現的風味。 圖/翁睿坤攝影

從不務正業的切點 找到茶業新接點

身為貓空地區第三代的青農製茶師,張君誠分享在地經營的面向與觀察。他提到,貓纜和動物園等景點為當地帶來許多客源,但若要透過種茶和製茶行銷茶葉品牌、吸引客群,他強調幾個必要的門檻條件:場地、茶園、設備、資金和人力,缺一不可。

「製茶業的博大精深,很需要傳承和討論。」張君誠說傳統製茶工序繁雜,投入的時間與回饋往往不成正比,透過與父親經驗交換、青農間彼此交流,他看到小農製茶的資源有限和手工茶產量的極限,因此也更顯得製茶師的不易與珍貴。

張君誠笑說,單賣茶葉不一定有未來,現在多數人會不假思索花一百元買手搖飲,但不見得願意花同等價錢入手一包茶葉,於是他從自身過去的專業 開始思考結合餐飲和茶葉的可能性,並在自家店面同時賣起茶點、卡通造型鬆餅,和調配以鐵觀音茶為基底的飲品甜點 ,將茶葉的觸角拓展至不同領域,並在網路平台掀起討論話題。

張君誠建議對於茶產業有興趣、但種茶和製茶資源還未完備的人,可以從後端的行銷工作入手,當來自不同產業的人願意承先啟後投入,不論是從策略亮點或廣告宣傳,帶來不同的激盪與火花,也許能讓貓空地區茶業發展更多元、更加百花齊放。

張君誠結合餐飲專業和傳統茶業,創造貓空在地的特色飲品與茶點。 圖/翁睿坤攝影

張君誠結合餐飲專業和傳統茶業,創造貓空在地的特色飲品與茶點。 圖/翁睿坤攝影

本文摘自《台北畫刊》

延伸閱讀

2023宜蘭冬山│農家樂、植物園、休閒茶園...一日遊景點全攻略!

六龜山茶不只喝還能吃!馥郁茶香回味唇齒之間,一嘗就難忘懷

不只守護原始還創新!阿里山姑娘帶領台灣茶走向世界、站上米其林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