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身在台北住校的中學歲月

來台就讀四年制的中山女高,每年有松竹梅菊四組( 四班),被分配到日本人與台籍學生混合的竹組,住在學寮( 宿舍) 的日子須嚴守校規,卻也是寶貴的學習經驗。

日治時代,台北的北一女、北二女絕大多數是日本學生就讀,台灣女生若想念中學,十之八九會選擇來到我的母校中山女高。

中山女高外地學生來自新竹、台中、嘉義等全台灣各縣市的女學生,還有像我及同學從廈門跨海來台就讀,我們這些外地人都被安排住在學校宿舍。

那時候稱宿舍為「學寮」,學寮就蓋在台北西門町內江街,台灣光復沒多久,該地點變成台北護專校址。後來,我也在台北護專上過班,說來也算巧合,但總覺得是我跟女高宿舍地點緣分不淺。

中山女高的住校日子 生活教育、人格養成的學習經驗

中山女高校一般被稱為三高女,入學到畢業需讀四年,每一年分松竹梅菊四組。松竹分組是日本人和台灣人一起,梅菊組都是台灣人。

我是竹組,負責我們這組的老師為篠原德之介。因為他的臉看起來像「馬臉」,而且會找長得比較可愛的女學生到他的研究室,是位偏心的師長,大多數學生們不喜歡他,私下叫他「馬老師」,我們還會調皮搗蛋,在他的房間窗外掛了胡蘿蔔,只為捉弄長得像馬的篠原老師。

有次暑假我回家,未能按期返校。篠原老師在同學面前公開指稱,我們班上有國外來就讀的學生,她們有間諜之嫌,我聽此言立即變臉,他叫我到教官室,但未至之前,就在樓梯間打了我一個巴掌,「老師這樣關心你,你還不懂嗎?」當時我很討厭他。

中山女高校規嚴格,從學寮(宿舍)到學校前先整隊,走4 公里行進到學校,途中不得脫...

中山女高校規嚴格,從學寮(宿舍)到學校前先整隊,走4 公里行進到學校,途中不得脫隊或與路人( 男生) 眼神相對。圖/許徐文昭提供

畢業後,同學們舉辦謝師宴,特地從日本邀學校老師來台,我們班上同學問篠原老師,以前學生開他玩笑,他會介意嗎?篠原老師回答,我們是戰敗國老師,能被你們找來,「在這裡被學生歡迎,我死了都值得」。

之後,篠原老師安排台灣旅遊行程,搭機飛往花蓮遇空難,因他有繫安全帶,事故發生後,很快被尋獲;我們學生請迎他的大體來台北,在母校中山女高舉辦告別式,將遺體火化,並將骨灰送回日本。

中山女高要求住宿學生要遵守嚴格規範。大清早6點起床後,在宿舍吃早餐,老師坐在最前面,飯前唸(唱)歌,感恩盤中食物來之不易,粒粒皆辛苦,謝謝平安的日子,畢業後要貢獻心力,回饋社會。

我們從長春路、建國南路的學校要花一個小時、走4公里路程才回到宿舍,馬上就要洗澡、用餐、洗衣服做雜事,晚上9點熄燈。負責管理學寮的有舍監男主管嬉野老師,以及釜我老師、德重老師、坂根老師和守屋婆婆等。

我們來回宿舍走路並非三三兩兩,散漫隨意,而是排好隊伍,整齊前進。記憶中,從西門內江街宿舍出發,中間經過新公園,再穿越中山北路,沿路不能逛街或脫隊,不可跟男性四目對望,更別說與朋友課後約會看電影;校規很嚴格,這些行為都會被記上品行不好,甚至公告周知,也影響在校成績表現。

跟現今升學主義全然不同,過去日治時代教育著眼良好生活習慣及人格品行的養成,中山女高尤其重視。

我記得進校第一年學「和裁」,學習拿針線手縫衣物,所謂和裁是縫和服單層、雙層(有內裡)。第二年課程為「車縫」,學習使用裁縫車,先縫圓形1公分、再縫1尺布裡,看似簡單卻得謹慎有耐心,還得讓老師評斷作品是否合格,此門課才算過關。另有刺繡科。第三年著重於學科教育,學習國內外(國內為日本、國外主要是歐洲)地理、歷史,還涉獵音樂教育。

中山女高的淑女養成教育很札實,那個時代裡,不少律師、醫師家庭找媳婦,都喜歡指名中山女高畢業的女孩。(下一篇: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烽火亂局民不聊生

從台灣頭到台灣尾 許徐文昭 一世紀的人生故事 全系列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