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房地產應當是光譜的兩端,66歲的許進源卻打破了這個迷思。曾為建設公司董事長的他,57歲退休後「轉行」當藝術家,卻不只「退休後玩玩」,而是拿到高雄美術獎和台北美術獎兩項大獎。他在鷹架上辦展覽講座、用工人擔任行為藝術表演者、把土地訴訟經驗拍成紀錄片、打造反諷樣品屋的「實品屋」…,種種奇思異想打破台灣當代藝術的疆界。
許進源1956年生於澎湖,在房地產界打滾多年,蓋過上百棟住宅。為什麼願意從房地產轉進藝術界?身邊的人大笑:「因為錢賺夠了啊。」許進源卻正色回答:「我想換氣。藝術創作是我換氣的方式。」
他解釋,台灣的房子距離太近,從窗口看出去都是別人房子的後面「沒辦法呼吸」,人心的積鬱造成社會亂象。前半生都在擁擠陰鬱的建築空間中度過,如今許進源用藝術創作來「換氣」,選擇另一種呼吸的方式。
白布包枯木 踏上藝術路
許進源回憶,40多歲時決定不走上市上櫃這條路,面臨退休問題,當時就決定57歲退休。當董事長時壓力大,許進源靠打網球解壓,退休後他想找一個靜態活動平衡,決定跟著攝影協會去外拍。但拍著拍著拍膩了,「覺得自己的東西老有別人的影子」。某次他在台南看到一根根漂流木,心念一動決定用白布包裹各種枯木完成攝影照,「老師看了作品鼓勵我」,這意外成為他藝術創作的起點,發展出「白布曲系列」。他也決定不再玩票,而是成立許進源工作室,正式轉行走向藝術之路。
用創作反思 獲取新養分
「一開始我不覺得自己是創作,而是覺得自己在玩。」2017年許進源以環境攝影作品「困.囚」拿到高雄獎之後,被問到為什麼要堅持使用玻璃、強調空間,他才驚覺這跟前半生的建築事業有關。
「很多東西都在潛意識中沒察覺,創作的時候把自己心中壓抑的石頭拿掉,這才豁然開朗。」57歲以後的許進源,透過藝術創作回溯與反思前半生的房地產生涯。
台灣房地產以如夢似幻的樣品屋聞名,但樣品屋的陳設裝潢卻往往與實體相去甚遠。去年許進源受台藝大之邀展出的「實品屋」,便是以各種荒謬的社會現象嘲諷台灣的樣品屋假象。他在廢墟中打造一間「實品屋」,廚房空間展示台灣升學體制的荒謬,飯廳諷刺台灣的嘉年華現象,二樓則是播放紀錄片「確認租賃權存在」,在宛如念咒般的旁白之中,記錄許進源纏訟多年的土地糾紛。
重新思索「住宅」的意義
許進源最新作品「宅內」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這次他返回澎湖老家,重新思索「住宅」的意義。他在美術館內打造出充滿營造工地氛圍的場景,透過裝置、錄像、攝影等,帶領觀眾一窺這個一路伴隨著他成長、經營事業和創作的「宅內」。
「人都需要換氣,藝術就是一種換氣的過程。」許進源說,藝術創作讓他覺得「整個身體的細胞都在換氣」,每次創作都讓他得到新的養分,人生彷彿重新開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