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薛武登原本在台北擔任服裝設計師,退休後返回故鄉嘉義縣水上鄉寬士村崎子頭聚落,傳承傳統草鞋 製作。隨時代變遷,草鞋常只有喪事、廟宇陣頭才會用到,薛武登不但傳承崎子頭傳統草鞋工藝,並發展成文創商品,賦與草鞋新生命,也為退休後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薛武登說,小時候村裡長輩幾乎都會編草鞋,剛好藝術發展協會想找回村落的文化傳統,社區理事長提及村裡草鞋的文化紀錄,不但記錄草鞋故事,也想讓大家來學習保留草鞋工藝。
薛武登在台北擔任服裝業務及設計師18年,2年前返回家鄉,因有設計概念,他將傳統草鞋設計成小草鞋;傳統編織法不變,但縮小成小項鍊、鑰匙圈、香火袋、卸守保平安之類文創商品,材質也不再侷限於稻草,塑膠繩、棉繩之類的資源回收材料,都可以拿來製作草鞋。
薛武登表示,早年鞋子以草鞋為主,東石、布袋的先民要將海邊漁穫送到嘉義市區販賣,途中來到水上鄉崎子頭時,草鞋已磨破無法穿,在這裡換上新草鞋後繼續趕路,因稻草易取得,編織草鞋生意好做,崎子頭逐漸成了編織草鞋重鎮。
薛武登印象中,小時候至少有2、30戶都在做草鞋,草鞋工藝隨著長輩凋零愈來愈少人會製作,年輕一輩也沒有人想學習,他不想讓這項傳統工藝消失,才會投入草鞋文化傳承。
如今村子裡只剩3戶人家在做草鞋,他說,一開始拜訪長輩詢問如何製作草鞋都遭拒,以為學這項技藝是要和他們搶飯碗,經過不斷地說明保存傳統的來意,才逐漸打開心房,願意教授。
薛武登目前在嘉義市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擔任銀采達人老師,還將編織草鞋的技藝申請街頭藝人證照,不但在村裡教導編草鞋,也不定期到國中小傳授草鞋編織,讓中小學生懂得尋根。他說,嘉義縣是農業大縣,稻草是與這塊土地息息相關的農作產物,不但是傳統文化,還符合資源回收再創生概念,是很好的環境教育題材,希望這項傳統工藝能繼續傳承下去。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