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年酒矸倘賣嘸、騎三輪車收「歹銅舊錫」的賈物商,到開車載破爛的資源回收 商,以至穿梭大街小巷的小蜜蜂,營運方式在變,但不變的是服務。從事資源回收20多年的顏慶和,指著監視器、保全系統,說早年沒人要的垃圾,現在也有人要偷,以前他是為了生活從事這行,如今是為了做環保,「心情有了轉變,辛苦中反覺得快樂!」。
50歲的顏慶和去年剛拿到台南第一張資源回收站登記證,不用再擔心被檢舉地目不合而遭罰款了。他說,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去服兵役,退伍後因沒專長就開雜貨店,剛好旁邊有資源回收商,常有來載貨的業者到店裡買飲料,聊天中發現,因隨著資源回收抬頭,這行業應有願景,就這樣踏入「這途」。
因資源回收觀念剛起步,賈物商不多,又剛好南科設廠,貨源很充足,是最有利潤的黃金期。但隨著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資源回收,做這行的人大增,貨源減少。10年前算是個分水嶺,隨著資源回收廠增多,競爭更為激烈,有人改採小蜜蜂的方式,進入大街小巷叫買或到府服務,有如街頭戰。
政府剛推動資源回收時,1支寶特瓶2元,後來降為1元,再降到5角,最後秤斤計價,目前1公斤3元,約是600毫升裝寶特瓶5、60支。而2006年起因大陸籌辦北京奧運,各項建設啟動,鐵的需求大增,價格大漲,1公斤廢鐵13、14元,使得現金準備量由每日3、4萬元暴升到10幾萬元。
但2008金融海嘯,因產業受影響而生產停頓,從紙張到金屬物都大跌,1天營業額只有幾千元,好在景氣很快復甦,3、4個月的低迷期後又逐漸攀升。顏慶和看到了回收業的起起落落,有人擋不住就收了。
今年2月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如進入另個金融海嘯。顏慶和說,疫情何時會停止沒有答案,反而比金融海嘯還嚴重;因貨出不去,工廠沒生產或是產量減少,能回收的資源自然減少,辛苦1天,營業額只有5、6千元。
顏慶和的回收站只休周日,他說,每天都會有居民拿東西來賣,不忍老人家白跑一趟,周六仍營業。孩子小時候少有機會出遊,難免有抱怨,就只能用春節多休幾天,藉由旅遊來補償。
手肘、肩頸、腰部痠痛,是資源回收業的職業病,顏慶和形容一名曾做資源回收的前輩,因長期搬重物,腰已挺不起來,成駝背狀。自己也曾在工作中,腳趾骨折,雖然痛,但還是要作,因為要撐起這個家;但現在孩子長大了,經濟壓力減輕了,就以做環保、服務社區的心情來經營回收站,「心情有了轉變,辛苦中反覺得快樂!」
【精選延伸閱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