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人到晚年「2次換屋」很重要:子女離巢後、需要照顧前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為自己選機構,是這一代人可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為自己選機構,是這一代人可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何成為快樂老太太?家庭照顧者 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她會工作到很老,因為她能夠從工作中得到自信與快樂;其次,她會樂於嘗試陌生的事、交新的朋友;還有,她會為自己生命最後階段選擇機構。

陳景寧說明,人生下半場有兩個重要的換屋 ,第一次是子女離巢後,必須換到大小適中、有電梯、有無障礙空間的屋子,在面臨無法避免的老化或生病時,仍能自主生活,降低依賴。

第二次換屋,就是為自己選機構。只要盡可能維持健康,就可以延長住在社區的時間,但是總有一天,生命後期,會遇到需要人密集照顧的階段。

在大缺工的未來世界,一對一的照顧變得不可能,不僅子女作為照顧者不可能,連居服員都人力匱乏,「做好心理準備,為自己選機構,是我們這一代人可能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

家總服務老老照顧個案時很多類似的故事,主要照顧者是媽媽,次要照顧者是子女,十年的照顧歷程到最後階段、媽媽身心狀況也不好時,子女多半會討論:「要不要送爸爸到機構?」這時媽媽總是抗拒。媽媽的抗拒除了捨不得,有很大是不安全感,她想:「你們現在把我先生送去機構,以後我呢?」

老後的照顧是有時間軸的,會隨著老化程度而有不同的需求。陳景寧說,「我會入住機構,我自己選機構」這件事或許難以和年邁的父母溝通,但至少可以從五年級左右這一代中年子女開始有意識,安排好自己的居住環境,自己的機構自己選,別讓拉扯的心情蔓延到下一代。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照顧者 換屋 長照機構 女性自覺 離婚 家庭關係 老人照護 退休買房

照顧失智夫10年「累到以為自己失智」她重拾畫筆描繪新人生

單身老後不想一個人住!退休教師安居養生村13年只怕這1事

延伸閱讀

長輩不只需要長照更需要舞台!完善長照體系,擁幸福晚年生活

照顧者辛苦了!公司提供舒壓按摩、家庭慰問金:員工就是重要資產

支持員工兼顧家庭 主管「1善舉」讓她照顧媽媽無後顧之憂

推動友善長照職場!家總提出6招:幫企業留下好人才

相關文章

不是老後記性差!醫師教你5句話揪出失智前兆

殯葬危機來襲!台灣2031年進入「多死社會」如何應對?

阿嬤的天要崩塌了…阿公簽署不插管卻突然昏迷,家人最終做出不捨決定

住院整合照護比請看護便宜,為何使用率偏低?專家指出「陪病文化」是關鍵

爸爸住進安寧病房,女兒不敢說實話?護理師提醒:這樣做不留遺憾

長輩老後「什麼都要問」?揭秘父母真心話:怕花錢、怕拖累孩子

熱門文章

常吃「1健康食品」肺癌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增?醫揭真正原因

台灣人太愛吃泡麵!醫點名「1吃法最危險」:肝腎負擔暴增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