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家庭照顧者日常》吳若權照顧母親26年!每天睡5小時不嫌苦:學會轉念,展開中年後的美好人生

作家吳若權 從35歲起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 ,歷經母親兩度中風、罹癌,一晃眼就是26年,而他也從青壯年,走到了熟齡銀髮的階段。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取自吳若權臉書
作家吳若權 從35歲起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 ,歷經母親兩度中風、罹癌,一晃眼就是26年,而他也從青壯年,走到了熟齡銀髮的階段。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取自吳若權臉書

作家吳若權 從35歲起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 ,歷經母親兩度中風、罹癌,一晃眼就是26年,而他也從青壯年,走到了熟齡銀髮的階段。儘管一切恍如昨日,往事卻並不如煙,身為照顧者的900多個日子裡,吳若權如何在照護長輩的同時,用愛與陪伴,迎接人生的下半場?

那是平凡無奇的一天,吳若權的母親在清晨5點多出門買菜,卻無預警在傳統市場倒下,送到醫院被診斷為「腦幹出血」中風,在加護病房昏迷了21天。「我媽從一個還算健康、年輕有活力的62歲,到完全失去能力、癱瘓在床上;從那天早上開始,她再也沒辦法好手好腳地走回家門…」吳若權回憶道。

想不到這條照護之路,從青春少壯一路走到了銀髮熟年,這26年對吳若權而言,最深感觸是法鼓山聖嚴法師所說的「無常即正常」——

「因緣有不斷的變化,我們要去接受各種改變,如果今天你跟家人的關係健康美好,你希望永遠停留在這種狀態,那就是一種執著。」

活著就是好事,遇艱難「放不下就扛起來」

母親倒下那一年,他將剛創立的公司送給員工,返家成為專職照顧者,一路陪著媽媽積極復健。儘管悉心照料,讓母親在1年後就能扶著助行器行走,且每3個月就進醫院檢查追蹤,但老人家仍在2015年二度中風,2017年再罹患多重器官的惡性腫瘤。

這期間,仍得面臨她身體狀況的隨時變化,有時明明前晚還好好的,隔天一早牙齒就掉了,狀況題不停浮現,往往讓照顧者得臨時中斷原有的工作、日程,去面對與解決。

在漫長照護中也會有情緒:為什麼這件事要我承擔?為什麼不是別人?直到生命難關時你會...
在漫長照護中也會有情緒:為什麼這件事要我承擔?為什麼不是別人?直到生命難關時你會發現沒有一件事情值得你執著、生氣、憤怒、計較,因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重要。」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取自吳若權臉書

他坦言難免挫折,漫長照護中也會有情緒:為什麼這件事要我承擔?為什麼不是別人?但在照護過程中歷經生命難關,「你會發現沒有一件事情值得你執著、生氣、憤怒、計較,因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重要。」

「如果你只能活到今天,明天就要離開了,那誰講了什麼、誰跟你有什麼過節,一點都不重要!如果能夠再多活一天,你就可以原諒一切,你也都能夠放下你跟他之間的恩怨。在凝視死亡面前,我學會謙卑。」

另一方面,是學著轉念 。他認為,與其陷入痛苦泥沼,不如把每一次的遭遇,當成學習的課題。「當你換一個方向想,我能夠在這裡做什麼?我能夠處理什麼?觀念就會轉變過來。」

好比吳媽媽童年歷經戰亂貧苦,畢生活得焦慮,為了解讀母親心思,吳若權出國考了心理師證照。母親治療癌症時,他則將每一次療程的進步視為勝利,給自己一個禮物,「我就跟我媽請半天假,去考咖啡師,」最後一連取得7張證照。

甚至因為媽媽體重超標,他索性考了重訓教練,他笑言:「台灣人常說要放下,但我的人生哲學是『放不下,就扛起來』!」

他笑說,多年來每天清晨起床,一路忙到媽媽晚上看完8點檔、討論完劇情,等到母親10點半休息後,他才能夠開始做自己的事情,直到凌晨1點多入睡,每天只睡5小時。常有人好奇他「怎麼撐得下去?」其實他沒有「撐」的感覺,「在歷經很多努力跟困境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強大。」

在照顧母親的26年中,吳若權將學習視為樂趣,不但考了心理師、重訓教練,還取得7張...
在照顧母親的26年中,吳若權將學習視為樂趣,不但考了心理師、重訓教練,還取得7張咖啡相關證照,甚至被誠品咖啡館邀請擔任一日店長。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取自吳若權臉書

人生所有遇見都是美好安排

吳若權說,無論與父母關係緊密、疏離,親緣或深或淺,最後都會面臨需要與爸媽和解的一天。過去父母也許有些令你討厭的特質,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彼此如此相像,當你解開心結,也能學會「跟自己和解」。

就像媽媽年輕時是裁縫師,曾幫許多有錢夫人、美軍太太做洋裁,養成謹慎小心的個性,「我以前總覺得她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每件事都要追求完美,這種個性好可怕!」直到開始照顧母親後,他才被朋友點醒個性跟媽媽很像,「原來我變得如此強韌,是遺傳或學習,繼承了媽媽的某些特質。」

他以此寬慰自己,「這一生所有的遇見,也許都是安排好、約定好的。我很感謝父母如實扮演他們的角色,讓我體會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一生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要完成什麼課題?」

最後都是一個人,中年後學會3件事

在踽踽獨行的照護路途中,照顧者難免孤單寂寞,然而受限認知、能力、心態與經濟條件不同,未必能有人願意分攤責任與壓力。「合理的狀態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偏偏很多人能出的只有一張嘴,所以不管你是出錢或出力,就承擔『那張嘴』。」

是以吳若權常勸一句「別倚賴家人,人生最終要靠自己」。因為即使夫妻再相愛,終究會有一個人先走、變成單身,「別以為同年同月同日死很浪漫,那一定是交通事故、地震天災,那是悲劇!」

既然每個人最後都會成為一個人,他提點進入中年後要學會3件事:

1、獨立但不孤立,前提是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2、在人際關係中和諧而不委屈,寧願只留幾個好朋友。

他說自己不應酬、不社交、不看電影,只有幾個好友成立了「單身助念團」,戲謔笑道:「我們學會念經,誰先走就幫誰念經,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3、有趣才不無聊,有餘裕去展開美好人生。

例如媽媽每次門診都很辛苦,因此排隊看完醫生,一定帶媽媽去附近吃個美食小吃,讓她開心一下。自己也要找機會去運動、做喜歡的事,調劑生活中的緊繃。

「每個人都會老,你覺得老人家很頑固、脾氣很壞,有一天你也會跟他一樣!」吳若權說,大家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練自己,等到需要被照顧時安分乖巧,不讓照顧我們的人太辛苦,「期許每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被照顧者』,那就是功德無量!」

吳若權說,仰望天光雲影,哪怕只是片刻,就能療癒身心。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吳若權說,仰望天光雲影,哪怕只是片刻,就能療癒身心。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取自吳若權臉書

本文轉載自《幸福熟齡》,原文為:照顧病母26年,體會「無常即日常」!吳若權:中年後獨立不孤立、和諧不委屈,單身更要好好過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吳若權 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 居家照護 照顧者 轉念 熟齡生活

幸福熟齡

「幸福熟齡」是《今周刊》旗下的數位品牌,為所有關心健康、樂活、退休、長照、第二人生的朋友,提供優質的實用資訊、採訪報導和人物故事。 台灣於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而活得健康、過得快樂,是每個人衷心期盼的願望。我們陪伴大家一起迎接高齡時代,找出適合自己的美好生活方式,打造閃耀的幸福人生!

原本讓你難受的事,回頭才知當時多幸福…作家分享「幸好哲學」網讚:很療癒

日常防疫3件事避免重複感染!9成台灣人感染過新冠,專家:年前恐迎疫情高峰

延伸閱讀

用錯熱敷墊小心燙傷、色素堆積!醫籲:一次20分鐘勿當電熱毯使用

過年大掃除開運!發現「3破物」立刻丟,廚房加1物旺財庫

2024長照2.0政策速報!假牙、失智補助增加 新住民更有保障

長大給父母錢,又怕他們亂花?作家黃大米建議「別過問」讓爸媽自在老後只為這件事

相關文章

陸網紅拍片赴瑞士安樂死!支持、反對者怎麼說?瑞士為何成熱門地?

讓喪家親眼目睹親人的「半熟」遺體…他怒揭火化場陋習:太散漫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夢!全台370所樂齡學習中心 熟齡交友上課好去處

安樂死變他殺?檢察官指當事人「脖子勒痕」疑故意殺人

人離世後的歸途,都由「他」親手引領…來自火化技師的故事

熟齡輕旅行正夯!登山勿忘「停看聽」安心享受爬山樂趣

熱門文章

讓喪家親眼目睹親人的「半熟」遺體…他怒揭火化場陋習:太散漫

比同齡人更顯老?3種睡眠習慣害的!醫警告:當心短命猝死

立冬節氣轉運必看!吃什麼最招好運?四大生肖有貴人相助

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患者年年激增「數量擠爆小巨蛋」腎病5徵兆快就醫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