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歧視│「老」不是病,卻是萬病之源!延緩衰老專家指出兩大預防關鍵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提醒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推遲老化。 圖/白明奇提供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提醒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推遲老化。 圖/白明奇提供

具有醫學院教授及神經科醫師身分的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有許多機會四處演講,他總會詢問聽眾「你對老人的印象是什麼?」有錢、重口味吃很鹹、衣著邋遢、固執、反應慢、倚老賣老、愛訓話、不開心、開車很危險…,多數是負面的。

這是大眾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 嗎?「這些都是真實感受。」白明奇笑著說,年齡帶來的腦力與體力的下滑,是人類身體的自然老化,根據研究,年長者的心智功能只有語言功能及知識性記憶優於年輕人,其他如事件記憶力、判斷力、知覺及反應能力上,都會因年齡退化,不如年輕時靈活。

然而,老化並不必然出現上述「讓人討厭、不喜歡」的行為。許多失常的行為可能要考慮是不是生病了,例如憂鬱症 會使人消沉、不愛漂亮,失智症 也可能導致一個人不像以前那麼思慮敏捷、積極進取。

另一個需留意的是「輕度認知障礙」。此為失智症前身,患者許多行為不是本來健康時會有的,甚至會讓身旁的人不舒服,可是又還沒被診斷失智。白明奇指出,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約為四百萬人,根據流行病學推估,有一百萬人是失智症或輕度認知障礙,其中失智症占了卅萬人。

其他七十萬高齡輕度認知障礙者,他可以處理生活問題,只是偶爾忘記路、買東西有時忘記付錢、講過的話一再重複、反應也會很慢,他還沒失智,但的確造成別人困擾。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成因,是減少年齡歧視的第一步。

白明奇提醒,老化雖不是病,但卻是萬病之源,癌症、失智、糖尿病等慢性病、骨關節毛病,都容易隨之而來,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自然衰老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想辦法抗老 、推遲老化。」白明奇建議從「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和「改善環境因素」下手。好的生活習慣包括睡好吃好、照顧牙齒和眼睛,養成運動習慣,延後肌少症 和大腦受到破壞的時間。

另一個加速老化的危險因子是環境,我們生活中毒素太多,空汙、噪音,都讓人提早老化,政府必須對此有因應對策。

│更多精選推薦↓↓↓

延伸閱讀

都是「豆子」營養卻大不同!蔬菜豆、澱粉豆...怎麼挑選怎麼吃?

生理期面有「菜」色?記住「2要1不」正確補鐵,養出好氣色!

宛如置身宮崎駿電影!彰化芬園絕美「S彎道」秘境

林志玲淚崩婚禮後「媽媽不認得我了」 感嘆:媽媽撐到把我嫁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