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女同志」面對28歲女兒的坦白 我愛我的孩子,但我該怎麼接受...

儘管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戀議題也愈來愈開放,但在許多傳統長輩價值觀中,因為不...

儘管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戀議題也愈來愈開放,但在許多傳統長輩價值觀中,因為不了解、不熟悉 圖/freepik

28歲的女兒突然跟我坦承,她是女同志,以後想跟女生結婚。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接受這件事,也不敢讓別人知道,怕被親戚朋友說閒話,最近總是煩惱到失眠,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高雄曾小姐)

台灣的同志婚姻已經合法化,但現實生活中,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志,部分的人依舊很難面對,一方面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孩子是同志的事實,另一方面很難面對親戚朋友的眼光。這一難題在許多家庭中正在上演,到底家長應該怎麼做?又該如何理解小孩呢?

兒女是同志 父母的恐懼來自於「不了解」

諮商心理師許筑媛表示,儘管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戀 議題也愈來愈開放,但在許多傳統長輩價值觀中,因為不了解、不熟悉,所以對同性戀仍有很多誤解,甚至有負面聯想,認為可能是不正常、有毒品、濫交等擔憂。她直言,事實上,這些跟同性戀無關,在異性戀中,以上負面的事也可能會發生。

她認為,長輩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像這個案例中,媽媽因為擔憂,煩惱到夜夜不成眠,本質上是出於關愛所以擔心。一個人面對這種狀況,情緒上會很痛苦、很難過,許筑媛建議,不妨尋求專家的協助,例如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就有針對同志爸媽提供服務,包括專線諮詢、同志父母聚會、同志父母個別會談等。

她分析,父母的恐懼許多都是來自於未知,透過專業的協助、了解後,才有空間去調適心情,可以聽聽一樣是家有同志的父母們怎麼說、怎麼做,因為最終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過得幸福、活得開心。

慢慢來 不破壞親子關係

同志議題在傳統家庭中,對父母、對子女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源,要跨過那個接受的門檻,並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許筑媛分享一個例子,曾經一對60幾歲的父母,也因為自己的小孩是同志,而感到不知所措,向她尋求諮詢。

這對父母最後花了5、6年才走過這個挑戰,他們一開始不能接受女兒是同志的事實,但他們並不強迫自己立刻解決,一開始將她的伴侶定義成「女兒的室友」,隨著時間慢慢想成「女兒親密的朋友」,一直到最後彼此才接受,她是女兒的伴侶。

許筑媛說,一個稱謂的不同,其實影響心理很多,這對父母透過「心理位移」的方法幫助自己調適,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透過稱呼的認定,可以讓自己更好面對與女兒的相處,對方是女兒的室友、親密好友,不要強迫灌輸是伴侶,才不會每次提到,就產生母女間的衝突、甚至排斥對方,導致親子關係決裂。

在意親友眼光 分步驟慢慢克服

身為同志的家長,還有一個常見的難題,就是來自親友的質疑眼光,讓父母和小孩都感到窒息。「你的小孩這樣不正常,要不要帶去看醫生?」、「跟同性結婚,你怎麼能同意?」這些看似關心的言語,反而讓人更加沉重。

許筑媛認為,這些壓力、不光彩的感覺,很多是別人給的,要克服這件事有幾個步驟建議。第一步,要讓自己先接受、甚至能祝福自己的子女,當自己能接受後,再來面對外人也不遲。

第二步,面對親友時,可先將他們簡單分類,包括完全可接受、有點空間、完全不能接受等三類型。完全可接受型,可能是觀念較開明或是年輕人,可以先跟這群人聊聊,獲得他們的支持與認同後,自己也能更加有勇氣。

其次是,有點空間類的親友,可以試探性聊聊對同婚議題的想法,再慢慢引出自己兒女的狀況。最後,面對完全不能接受類的親友,就無需勉強對方,出於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很難改變,應該回到照顧自己和子女的心情為主,不聊、少接觸也是一個方法。

許筑媛說,其實同婚、同性戀議題,在許多家庭仍是無法觸碰的議題,父母的態度也會影響子女是否能打開心房、走出櫃子。若是父母和子女,能在這一塊共同努力,攜手一起面對,對親子間的緊密度將有很大的助益。子女不用再躲躲閃閃、甚至能開誠布公帶伴侶一起回家,讓感情狀態不再是家庭中的秘密。

│更多精選推薦↓↓↓

延伸閱讀

提醒媽媽「這根本是詐騙」卻換來一頓罵!該如何跟長輩談錢?

小時候父母吵架總擔心未來離婚要跟誰?長大後聽到父母離婚心裡只有一句「終於啊!」

避免子女爭產 我想寫遺囑 另一半卻罵觸霉頭

一個人的老後 「財產捐公益」2件事須知

相關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