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只有硬體還不夠 特殊家庭 更要有資源配套

鄭文正成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凝聚社群意識,大家共居互助、引進社會資源。圖/鄭文正提供
鄭文正成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凝聚社群意識,大家共居互助、引進社會資源。圖/鄭文正提供

相較於老人或身體障礙者,心智障礙者較沒有機會表達意志、做出選擇,包括居住形式、選擇同居人、參與什麼活動等等。要讓他們在社區生活,除了硬體上必須做到無障礙,文化上要友善、包容與接納外,還需要教育、就業、復健、健康照顧等多種資源配搭,若非刻意投入資源、長時間的努力是很難達成的。

台灣第一個在社會住宅內辦「雙老家園 」的是伊甸基金會 。2012年,伊甸在台南大林國宅設立雙老家園,提供心智障礙者35歲以上,主要照顧者65歲以上的家庭入住。伊甸基金會台南區區長張盟宜表示,當初就是看見高齡社會中特殊家庭的「雙老」困境而設立。執行幾年後發現,對於心智障礙者來說,無論是人際的友善、環境的熟悉感,原來的居住社區都比家園更適合居住,因此許多心智障礙家庭幾經考慮都沒有申請,反而後來開放身障家庭申請後,目前入住家庭以身障及精神障礙者為主。

【系列專題】尋找最好的可能 「和他一起老」

更多新聞報導

長照 張瀞文 雙老家園 伊甸基金會

共住共老 給星兒一個安全的家

天然植物力/芳療幫身心靈充電

延伸閱讀

老師退休再回去當學生-認識家鄉發現:住在寶藏裡

為善從小地方開始-她從打掃環境,做到社區理事長

【環保媽媽林淑英04】愛家、愛社區的實踐者 從生活點滴累積環境意識

【環保媽媽林淑英03】推動全台第一座社區大學,帶領千人從「走讀」開始

相關文章

長照資源不足!政府補助沒效果?專家警告:恐釀更多家庭悲劇

媳婦一定要跟婆家合爐?環保葬可以立牌位嗎?身後新祭祀觀念一次看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出院後怎麼復健最有效?「急性後期照護」每週6次訓練、自付額百元不到

「鐘點看護」太貴請不起?臨時需要照顧資源怎麼辦?勞動部5回應解答

雅賊爺偷書被抓才知「不缺買書錢」背後原因好心酸

熱門文章

怎麼減都沒效?中年發福全因「脂肪在吵架」醫曝最新減重趨勢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這樣睡超傷身!「睡錯姿勢」當心傷脊椎、得青光眼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