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壓力大,除了家人互相分攤,避免照顧者也倒下;每個人也都應該思考自己老後的資源規劃。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壓力大,除了家人互相分攤,避免照顧者也倒下;每個人也都應該思考自己老後的資源規劃。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邁入暮年,失能、失智,真的是不可逆的選項嗎?如果我們讓失去能力的人,經過訓練,可以再次增能與復能,並且維持他們日常生活的獨立、延緩失能、強化健康自我維護,必定可以替社會減少照顧上成本的支出,也讓失能者在生存、生活與生命3個面向中,獲得希望與尊嚴。

《熟年誌2020年4月號(NO.97)》 圖/熟年誌提供
《熟年誌2020年4月號(NO.97)》 圖/熟年誌提供

2026年,我們將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齡社會帶來的人口高齡化、退休潮、安養需求增加、勞動力減少的衝擊,也相對影響到整體經濟、社會福利以及醫療資源。

雖然台灣在2017年起,即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但是面對各種不同的問題,什麼才是最佳的照顧模式?而對於長者來說,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能符合人性尊嚴?或許我們應該跳脫既有的思維桎梏,努力讓亞健康的長者,甚或是失能長者能夠再次被賦予能力,重拾活躍老化的生活,這樣的改變,不僅是醫護相關背景人員,也是全體國人所要面臨的挑戰。

本期專訪考試院考試委員李選,她以護理博士的專業背景,為我們說明,醫護人員要如何做更好的訓練與培養更佳的技能,以面對高齡社會及長照 需求所帶來的衝擊。

人口高齡化迫在眉睫 醫護人員面臨挑戰

「以65歲以上人口來說,2018年才邁入總人口的14%,到現在2020年初,已達到15.3%,可見得人口老化的問題非常嚴峻。」李選表示,現在新興疾病與慢性病病人人數日增,對於健康(Health)與安適感(Wellbeing)的影響極為廣泛,因此導致身心失能者日漸增多,也大幅增加了醫療照護的需求。

雖然在高科技發展下,可以藉由科技的協助來讓生命延長,例如呼吸器、鼻胃管等,但是高頻率的住院以及門診就診,讓65歲以上人口光是在健保方面的支出,就占了超過36%,所以我們正面臨醫療資源不足以及外在環境的劇變。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醫護人員必須面臨的挑戰。

李選認為,因應高齡社會,護理人員的專業教育,除了生存以外,還要加強生活與生命層面...
李選認為,因應高齡社會,護理人員的專業教育,除了生存以外,還要加強生活與生命層面。 圖/熟年誌提供

李選不諱言,很多銀髮族的觀念有些偏頗;不知道自身的健康要努力經營,或是要經過鍛鍊才得以增加能力,所以她強調,人要不斷地「增能」,也要讓漸漸失去的能力再「復能」。而家屬的認知、長者與家人或是與照顧者間的互動方式、家庭空間、外在環境空間的改善等,這些都是必須克服的難題。

人的一生需求包含了生存、生活與生命3個面向,過去護理教育多以疾病為導向,也就是以醫療機構執行醫療照護的生存面為主(Health),現今的高齡照護則必須兼顧社區與居家環境的健康需求、生活品質、生命意義及醫療需求的整合,以達到人民安適感(Wellbeing),所以在專業準備度上仍需加強。

為了因應這些挑戰,醫護人員的養成需要面臨哪些改變呢?李選表示:「在《護理人員法》中,有關於醫療輔助行為是較容易上手的,但是健康問題的評估、預防保健的措施、以及護理指導與諮詢,都必須擁有泛知識、具有相當的成熟度、長期的生活職場歷練等,才可以漸漸地內化培養。」因此由資深護理人員負責照顧高齡者,會比較適合。

在《護理人員法》中,有關於醫療輔助行為是較容易上手的,但是健康問題的評估、預防保...
在《護理人員法》中,有關於醫療輔助行為是較容易上手的,但是健康問題的評估、預防保健的措施、以及護理指導與諮詢,都必須擁有泛知識、具有相當的成熟度、長期的生活職場歷練等,才可以漸漸地內化培養。 示意圖/周宗禎 攝影

健康促進須加強 賦能推廣極重要

對於目前討論度極高的「自立支援」(不包尿布、不臥床、不約束),李選有精闢的見解,她認為「老」是生命必經的歷程,但是年齡絕非評斷能力的標準。李選告訴我們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曾經在瑞典看到一位84歲的護理人員,她很樂觀且極有自信的表示,她努力工作不但可以做為其他年輕同事的指標,也可以得到病患的信任。」在青銀和諧共處的職場,這位護理人員不但創造自己的產能,也因為服務他人而讓生活更充實。

因此,李選以「賦能」(enable、empower)的名詞來表達,其中包含了「增能」與「復能」,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給予高齡者知能(認知與能力)的訓練,即便是在老化或是疾病的影響下,高齡者仍然可以維持自主、獨立、與尊嚴的生活,也可以增強人際關係,並且提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如何執行「賦能」?李選指出:「簡單的說,例如在增能方面,可以替長者增加飲食的營養,在復能方面,若是長者某方面肢體能力不足,可利用輔具,若是牙口不好,則可以使用假牙或是植牙,所以現在有很多醫療輔助方法,不但可以增能,亦可以復能。」

「很多長者在入住安養機構之後,健康情形卻每況愈下,因為家屬認為護理人員對被照顧者的服務應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若是要求長者多多自主行動,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的關係緊繃。」李選指出,實際上,健康促進可以讓長者的能力漸漸增加或是恢復,但若是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的認知有明顯落差,不但增加醫療成本,案例也無法恢復健康,而醫護人員更無任何成就感可言,這是很大的癥結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論是在護理之家、養護機構、或是居家照護的場域,我們希望家屬都可以給予支持,讓護理人員可以用設計的思維,訓練照服員為高齡者制定增能或復能的客製化訓練,包括:肌力與關節的訓練、吞嚥訓練、排便訓練、營養飲食訓練、心智訓練、感官訓練等,進而發展興趣、增加互動機會、累積正能量,因此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若個案可以逐漸恢復能力,不僅是個案成功邁向身心健康,對護理人員來說也是極大的成就感。

「目前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360萬人,失能者輕重不同,約占12%到15%,換算下來約需要43萬張病床,但現有的護理之家以及長照機構等單位的病床數總額,竟不到2萬張床,所以若是能夠提早增能,就可延緩失能與功能退化,而不至於造成照護資源與家庭的極大負擔。」

李選指出,若能在出院準備計畫時,即對個案做出評估,並且提早訂定增能、復能的方案,可在居家或是機構中實施,將有助於個案提升生活品質,並且消除情緒困擾,使其能夠逐漸回歸正常生活。

增能復能為核心理念 生活自立為最終目標

目前台灣的安養機構或是護理之家多以「收容」為主,而非以「賦能」為核心,所以很多個案在進駐後,往往出現加速退化失能的情形。李選對於「重建樂活護理之家」給予肯定,她表示,這是一個以「增能」、「復能」為主,專為中風個案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的護理機構,以「護理、照護、運動」來設計各項活動,協助中風後在恢復期的個案可以經過各種訓練,得以提升整體能力,進而移除管路,重新回到家庭。

護理之家的阿嬤動手縫香包。
 示意圖/徐白櫻 攝影
護理之家的阿嬤動手縫香包。 示意圖/徐白櫻 攝影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的核心理念是「陪同他們走一段回家的路」、「在有限生命中活出光彩」、「護理讓尿褲與三管成為多餘」,這些核心理念都是值得大家借鏡的地方。

「因應高齡社會,護理人員的專業教育,除了生存以外,還要加強生活與生命,所謂養成教育先埋根、在職教育要施肥、社會教育更重要。」李選表示,待考試委員的職務卸任之後,她將要盡全力來推展「賦能」,她笑說,因為自己也邁入銀齡,所以若是護理人員都有「賦能」的共識,日後自己一定可以擁有尊嚴且自主的生活。

最後,李選強調:「認知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改變既有的認知,邁入銀髮要活就要動,能工作不是命苦而是幸福,那麼,即使到暮年,也會彩霞滿天,有生命的智慧與正向積極的心態,快樂面對老後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魅力的銀髮族。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4月號(NO.97)》

更多新聞報導

長照 晏子萍 長者照顧 老人照護

熟年誌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熟年誌》從健康醫療、投資理財、退休規劃、休閒生活、人際關係、兩代溝通、旅遊移居,全方位與您一起面對未來,一起茁壯。不同於坊間著重醫療與投資的銀髮雜誌,熟年誌著重築夢、追夢,品味與樂趣的生活層面,與讀者共同打造熟年C型人生,追求自我實現的二次青年生活。

李佳蓉:給孩子想回家的理由,不要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惜食零廚餘/打造全食物酵釀實驗場,果皮到籽都是寶!

相關文章

全台環保葬「花葬」費用、地點一次看!2縣市加贈2萬元獎勵金

獨居老後怎麼辦?4招提早準備一個人就醫、手術、住院照護問題

「棒球場皇上」變時尚模特兒!90歲王牌投手:享受自信變老的模樣

3縣市開放「預立環保葬」登記!身後事自己做主 申請方式、流程懶人包

阿嬤60歲失智…照顧20年「等於花掉一棟房」孫被迫讀軍校省開支

與帕金森氏症共存!75歲木工憑專業重返職場 雇主讚:意外的大收穫

熱門文章

今年重陽是大日子!逢天赦日、眾神生日「百無禁忌」 錯過再等36年

3縣市開放「預立環保葬」登記!身後事自己做主 申請方式、流程懶人包

168斷食又運動還是瘦不了!醫指「代謝症候群」是元凶30%成年人有危機

45歲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他靠7件事做到了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