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弓道修煉身心:不是學射箭 而是學放下

「弓道入門體驗課」講師談献華,示範弓道射箭過程,展現沉穩與力量之美。 圖/江建泰攝影
「弓道入門體驗課」講師談献華,示範弓道射箭過程,展現沉穩與力量之美。 圖/江建泰攝影

你有多久沒有專心做一件事了?在日常快節奏之中,是否想尋求一個讓身心靜下來的方式?「山道場」負責人談献華,原本是一位雕塑藝術家,14年前在人生轉折中接觸弓道,從零學起,現為台灣少數擁有全日本弓道聯盟錬士六段稱號者,並創立「山道場」,致力推廣這門講求「真、善、美」的日本武道。他表示,「弓道,不只是射箭 ,而是一場身心同步的修行。」

這一次,橘世代與山道場合作推出「一箭入心:弓道入門體驗課」,由談献華老師親自授課,從換上弓道服、學習行禮與姿態開始,到實際拉弓、放箭,邀請你走入弓道的世界,在一箭之間,練出身體的穩定與心靈的專注。

不靠瞄準器 來自修身養性

「弓道,是用弓與箭來修身養性的武道。」談老師這麼形容。與一般強調分數與精準的奧運射箭不同,弓道更在意的是射箭過程中的「人」,你的姿態、呼吸、節奏與心理狀態。弓道沒有瞄準器,沒有任何輔助系統,射中與否,一切都必須來自內在的穩定與覺察。

談老師用溜冰作比喻:奧運射箭像競速滑冰,講求效率與精準;而弓道更像花式滑冰,兼具技術與藝術美感。弓道的動作架構稱為「射法八節」,從站定、舉弓、引弓、滿弓到放箭,每一步都需身體與心意合一。談老師強調,「每一個動作就像蓋房子,地基要穩、柱子要直,結構才會穩固」。只有將每一節動作紮實堆疊,箭才會自然中靶。

弓道所使用的長弓平均長達200公分,搭配弓道服與行射動作,自帶一種氣場與美感。因此,許多學員是因日劇或動畫的場面,對弓道產生興趣,初見長弓與箭,射手舉止沉穩,往往第一反應是「好帥」、「好美」。

駝背變挺胸 從不安到穩定

談老師笑說,很多人都是因為「外型吸引」而走進道場;但真正打動人的,是從「外在的帥氣」轉化為「內在的穩定」。他觀察到,許多初學者剛來時,姿勢駝背、舉止缺乏自信,動作也不夠穩定;但隨著練習,身體逐漸挺拔,姿態穩定,連走路也多了幾分從容與氣場。

許多人以為弓道門檻高,只適合年輕人,其實不然。談老師指出,在歐洲,學習弓道的大多是50、6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弓道不需奔跑跳躍,不講求速度或爆發力,而是練習專注、呼吸與身體平衡。它像瑜伽,也像冥想,但多了一層文化的厚度與精神上的鍛鍊。」這份內斂深刻的力量,正是弓道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談老師最早接觸奧運的反曲弓,他坦言,「練習半小時就能射中靶紙,快速得分很有成就感,但結束後常有一種空虛感」。後來接觸到弓道他才驚覺,真正打動他的,不是結果的成績,而是射箭過程中的專注與自我對話。

中、貫、久 弓道三層修煉

談老師提到,古代弓術中的核心精神:「中、貫、久」。所謂「中」,是命中目標,是練習初期的樂趣與成就;「貫」,是貫穿箭勢,如何讓箭筆直有力,是技巧與力量的鍛鍊;而「久」,則是持久,能否長久恆定,甚至成為一輩子的修煉。「如果只是偶爾練一兩次,那只是射箭;但若你將時間的維度加進來,讓這件事變成長久修行,那就是真正的武道了。」

弓道的修行,蘊含深刻哲理。「想射中,反而射不中;放下執念,反而箭中靶心。」這是許多初學者在課堂中最深刻的體會。當你愈想掌控,身體就愈緊繃,箭也就愈偏離靶心;只有放下得失,回歸當下,才有可能射出最穩定的一箭。

在資訊爆炸、節奏快速的現代生活裡,弓道是一種讓人靜下來的方式。課堂中,除了能夠體驗身著弓道服,學習弓道的基本知識與射法原理,也會實際嘗試射箭,用身體和心好好對齊,射出屬於自己的那一箭。詳情請點擊連結或電洽02-2649-1681按2。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身心靈 射箭

白居易讚這素菜美味不輸肉!醬燒竹筍「多1步驟」鮮美度大增

我沒抽菸,為何得肺癌?胸腔名醫驚曝:2飲食習慣=癌細胞溫床

延伸閱讀

「天赦日」遇「受死日」怎麼破壞運?把握2025第3個超吉日,謝沅瑾授6吉時求福

女性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快用「1療法」好處多:預防失智、舒緩更年期不適

當爸媽失去另一半,如何陪他們療傷?心理師:不必走出哀傷,只需慢慢經過

買高股息ETF當心1隱憂!17年資深存股族:配息率需跟上總報酬率

相關文章

40歲結婚不算晚!離開錯的人單身多年有感:把握1件事就能掌握幸福

對抗癌症是漫漫長路!愛心房東免費提供無障礙住宿環境,助癌友安心養病就醫

每次都是我犧牲!別人只會搶好處?付出前先想3件事,避免好心被雷親

「幼教老師」是男的!家長聽完隔天秒轉學,1句話讓他看清人性

50歲終於為自己而活!曾為憂鬱、離婚、事業轉型所苦,花7年當上心理師華麗轉身

背房貸車貸,怕中年失業!45歲工程師被公司刁難苦撐:被年輕時的自己害慘

熱門文章

快刪!國安局點名「5款APP」偷光你個資:抖音、小紅書竟是最大咖

60歲前存滿2千萬,可原地退休?小資夫妻靠4策略「永遠有錢花」

退休前做1件事,老後每月多領7千元!專家大讚:穩穩的老年加薪

包吃住、交朋友還能賺錢!盤點適合熟齡的「打工換宿」新選擇,給自己一段超Chill美好回憶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