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防疫政策滾動快 資訊落差恐使熟齡族群陷憂鬱

治療心理疾病,除了靠藥物和心理諮商,也可透過光照療法。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治療心理疾病,除了靠藥物和心理諮商,也可透過光照療法。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疫情 變化,防疫政策不斷滾動調整,有些長者不諳3C,未能掌握最新指引或政策,資訊落差不僅造成生活不便,長久下來也可能對心理造成影響,焦慮、憂鬱和失眠都有可能找上門。

●長期窩在家防疫 沒染疫卻悶出病

桃園一名陳姓7旬老翁,平常喜歡到公園運動散步,更愛和鄰居朋友聊天聯絡感情,有時還會相約到社區服務中心唱歌、下棋,日子平凡美好,疫情後卻變了樣。

老翁家人擔心他染疫難康復,限制外出,除讀報看電視,生活越過越苦悶,時間久了,漸漸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只好求助醫師。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指出,隨疫情蔓延與變化,防疫政策常調整,長者可能因為不熟悉操作3C產品,無法即時掌握最新指引與政策,資訊落差可能造成生活不便。

另外,因為疫情,以往關懷訪視、諮詢及社區據點多半轉為電話訪視,陪伴效果打了折,長者的孤寂及疏離感更加重,進而產生憂鬱、焦慮、失眠等問題。

●長者生病嘴巴不說 身體卻很誠實

許多長者身體或心理不舒服,卻因為好強或不想麻煩家人,獨自承受,等到有明顯病徵,病情往往已不輕。桃園療養院表示,家人只要多花點心思,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早治療。

如何發現長輩心理是否生病了?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表示,可觀察情緒變化,心情低落、鬱悶、易怒,或對以往感興趣事物不再感興趣,都是跡象。另外,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如容易疲倦、身體痠痛、腸胃不適等,而食慾減少、體重降低、入睡困難和易早醒也是身體抱怨,一旦發現這些情況,要特別注意他們是否可能有憂鬱或焦慮傾向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說,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 ...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說,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焦慮可自己排解,必要時也應求助專業

張以庭表示,感到憂鬱或焦慮時,可嘗試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感受呼吸頻率及身體各種觀感,學習自在地獨處,轉移對於負面資訊的關注。

另外,也可以嘗試培養不同興趣,如種植花草、烹飪等,疫情期間,也可透過電話或學習以軟體與他人保持聯繫,甚至透過簡單手機遊戲學習基本3C操作。若情緒或睡眠困擾仍然很嚴重,建議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專業評估及協助。

桃園療養院表示,治療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除了藥物及物理治療,還有光照療法 ,主要利用人造光源營造室內光亮的環境,改變生活作息,使人體回復該有的日夜節律,進而提高睡眠效率並恢復精神,對於一般型憂鬱症、失眠、日夜節律的調整等,都有實證上的療效。

更多新聞報導

心理健康 陳俊智 疫情 老年憂鬱 光照療法

猴痘能「藉物傳染」一般洗衣精無效?羅一鈞:不混洗、「這種洗衣模式」即可

棍子伸展操好處多 強化心肺、肌力還可改善失智

延伸閱讀

屏東「觀望山」好走視野佳 還可體驗部落甜甜圈、愛玉、咖啡多種美食

彰化「大丈夫樂團」用音樂為田尾唱「花」歌!

「解熱止痛藥」怎麼吃才正確?錯誤吃法容易心悸又失眠!

【青山農場】把握最後觀賞期,採點台東最美繡球花步道!

相關文章

媳婦撿菜尾被嫌貪吃?婆家用餐必學「5招」化解婆媳問題、改善家庭關係

世上沒有完美另一半!維持和諧夫妻關係的8個祕訣,已婚未婚都要看

終身學習永遠不晚!50歲業務員攻讀文學研究所,找到人生新方向

爸媽越老越有玻璃心?其實是子女讓他們傷心!溝通必備5招化解親子衝突

在父母臨終時握住他們的手…學會「向死而生」:讓人生安然向前

年長朋友相繼過世,「老」的失落感湧上心頭!學會用加法看待人生避免內耗

熱門文章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