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吵架或衝突 時,S總是先說抱歉希望我們合好,有時候,我會問他,你在抱歉什麼呀?如果沒有做錯為什麼要抱歉呢?他總是低頭說著:「我想要好好相處⋯⋯。」聽著S的答案,我心想著,也許對S來說衝突很可怕吧!所以好好相處比面子來得重要,所以S總是願意在我還一把火時,跑來摸摸我的頭、或討抱抱,打破吵架的僵局。
有一次,我問了S:「你怎麼都願意在衝突時跟我道歉 ,我都拉不下臉欸」。S說:「其實以前的他是個愛面子的人,即便自己做錯了也不會想低頭,更別說是主動求和了」。聽到這,我忍不住插話,我問他:「那為什麼現在的你,都會跟我道歉啊?」
S提起了過去與家人的相處模式,道出有一次衝突後家人突然身體不適住院,而自己在幾次探訪都拉不下臉道歉,並且在每一次的探視後都在心中告訴自己:「等家人回家再道歉,這件事不急。」但怎知那一次後,S就再也等不到家人回家了。
這件事一直提醒著S「要好好保護及珍惜眼前所愛之人」,謹記著「重要的是好好相處,而不是爭論對錯」,因此每一次吵架,S在冷靜後,就會默默的走向我,問我還在不開心嗎?還需要多久時間呢?他可以怎麼做?如果我已經冷靜下來的話,他則會分享剛剛的事件中,他的想法是什麼,以及他為什麼這樣反應、而這反應的影響是什麼。
衝突後的求和,並不是認錯或檢討的時間,反而是「可以讓彼此更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的時刻,但很多時候,我們在意的是衝突背後的是非對錯,所以即便和好了,也容易變成一方認錯、一方原諒的狀態,這樣的互動其實也沒有不妥,只是我在想,衝突時好像很少會有一方心甘情願覺得自己是錯的一方,通常發生的情況是,雙方都覺得自己委屈,並認為對方是錯的一方,希望對方可以給自己一個道歉,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兩人就會在衝突中無法動彈,形成關係的僵局。
我們都知道吵架傷感情,也知道關係比對錯重要得太多,但知道跟做到往往會有落差,而這個落差,可以從一個人過去的生命經驗來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過去面臨衝突及和好的經驗,會影響自己現在在關係中的反應,例如:衝突時就不斷出現言語的攻擊、主動求和卻落得被數落與咎責、道歉了卻不被接受等經驗,都會默默地影響你現在與他人的關係,像是:很多人其實想道歉但拉不下臉,或是想道歉卻找身旁好友來當和事佬,甚至是最後索性不道歉或敷衍了事,無形中讓彼此心中留下疙瘩。
每個行為背後很可能藏有你不了解的故事,因此,衝突後的重點也許不是追究誰的錯多,而是修復及讓關係重新連結。要做到這件事的關鍵在於保持彈性與好奇,因為當你能對一件事保持彈性時,你就越不會在事件中陷入單一的思考及情緒模式,而當你可以有彈性地去看待事件,就有比較大的機會對「為什麼對方會這樣」感到好奇,你可以試著先從幾個面向去思考。
第一,你對於衝突或和好的想法、感受為何?
釐清這個能幫忙你在衝突情境中保有彈性,較不會被情緒牽著走,你可以問問自己:
1、你對於關係衝突及和好的想法是什麼?衝突意味著對錯嗎?主動求和的人代表他是做錯的一方嗎?
2、衝突是可以發生的嗎?以及衝突後,你們會討論剛剛衝突過程發生什麼事嗎?
3、你對於他人的道歉或求和,通常會怎麼回應?劈頭就責怪對方剛剛的行為舉止不恰當嗎?還是你會認為關係比對錯重要呢?
第二,培養好奇心!
白話來說就是讓話題可以延續,不要以句點收尾,即便對方句點你,你也要把話題接下去,能進一步去問答案背後的故事,不要讓對話停在表層,例如:我們很常問你今天過得好嗎?接著很容易會得到還好啊、不錯啊、就這樣的答案,那你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在心中覺得好尷尬,而是可以接著說「怎麼樣還好呀?可以多說一點讓我了解嗎?」,或俏皮地說「小氣耶!多講一點啦!」你可以試著練習:
1、問問自己,關於分享及傾聽,你的經驗是什麼?你是分享內心就很不自在的人嗎?又或者是,你對於聽見別人分享較內心的事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2、試著把你想關心對方的問題,也問問自己,思考自己在這個提問下會回答什麼,以及對方再多問些什麼,你會想要分享更多。
3、如果上述兩點對你來說比較困難的話,你可以考慮使用心理諮商這個資源,透過心理師的引導與幫忙,鼓勵及邀請你將心中的心意表達出,讓日後的自己對於談論關係這件事,不在徬徨與無助,或是只能以句點收場唷!
「關係的品質」遠勝過是非對錯,別忘了,把照顧彼此的心意擺在捍衛面子之前,在衝突中求和與道歉,並不代表輸了或在關係中是弱勢,而是代表你願意為關係多做些什麼,以及願意承擔自己在關係中某些行為帶來的負向影響,這也正在創造更親密的關係唷!
文章來自:蔡秀娟諮商心理師
本文轉載自《微光心理諮商所》,原文為:面對衝突時,主動和好、道歉對你來說的意義!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