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修復力》一書不教我們尋求完美的關係,畢竟人與人相處時總有起伏,而我們總是會犯錯,但修復關係才是真正的關鍵。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一起創造新的生活意義,感情才會更好、更長久。精彩試讀:
哈利王子的蛻變之路
個體在建構意義時,會判斷身邊環境有威脅,是源於從小到大的互動經驗。要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意義,個體就必須付出時間,去參與令人安心的互動關係,縱使蛻變路途漫漫,影響卻是深刻久遠。
哈利王子總是帶著陽光般的笑容,說話的語調溫柔又充滿同情心。不難理解,為何梅根會對他一見鍾情。在結婚典禮上,他們不斷交換眼神,每一刻都寓意深遠。
從他們的表情,旁人就能感受到愛與連結,足以作為機智迷走神經的研究範本。可是,看看任何一則跟皇室大婚有關的專題報導,從過去新聞影片去觀察哈利年輕時的樣子,都能發現,對哈利來說,長久以來,這個世界都不是個令人安放的地方。
他的表情總有一絲受到威脅的感覺。
哈利父母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幸福也不美滿,身為次子的哈利更是被視為「備胎」,哥哥威廉還排在他前面等著繼承王位。在許多相片裡,哈利和母親黛安娜開懷大笑,想必她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所有的愛。
遺憾的是,黛安娜與查爾斯王子離婚後一年多就因為車禍去世,當年哈利才十二歲。此後二十年的哈利彷彿變了一個人,拍照時只剩下一張麻木僵硬的臉龐。那時候的哈利簡直是麻煩精,不止酗酒還時常上演一堆脫序行為。
仔細觀察哈利的兒時照片,從他臉上的表情,就能完全看他出自律神經的狀態。有一張相片是小哈利和黛安娜去遊樂園玩,當時他坐在媽媽腿上,母子的臉龐綻放動人光彩,看得出對社會連結抱持著開放態度。
哈利青春期之後的照片,已經不見眼睛周圍有肌肉動作的褶痕,既不似過去樂享天倫的模樣,也不像現在步入婚姻的他。當時他臉上顯露一種僵硬的鎮定表情,即使有時在笑,你也感受不到與人連結的暖意,或是豐富多變的情緒。
顯然,過去哈利的身體為了回應充滿威脅的世界,啟動了原始迷走神經,幸好後來機智迷走神經打卡上班,發揮作用了。現在你去觀察訪談裡的哈利,語調充滿抑揚頓挫,彷彿在邀請觀眾進入他的故事。
哈利的轉變從何而來?他身為公眾人物,生命歷程一直被攤在陽光下。從他參與的一段段人際關係中,我們看到,它們幫助他走過混亂、擁抱複雜,進而形成生命的凝聚感。
籌辦皇室婚禮想必充滿波折,但場面又那麼和諧。他遠赴非洲和當地孩童一起踢足球,用行動撫慰這些孩子,因為愛滋病奪走他們的父母。失恃的哈利從這些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那是痛失至親所產生的空虛感。
軍旅生活也是哈利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為了成為「隊上的一份子」而自願到伊拉克服役,這個經驗給了他一個做自己的機會,用溫尼考特的話說就是「發掘真我」。
興許是因為他不斷累積生命經驗,從而獲得足夠的生命凝聚感,讓他有勇氣去正視心中的喪母之痛。
哈利曾公開承認,他覺得自己沒資格活出自己。雖然無法百分之百斷定,但是我們不禁想到,為了化解喪母之痛他所接受的心理治療,是否在某種程度上,讓他能安心地經歷失和與修復的過程。
2017年4月,哈利王子接受《每日電訊報》記者高登(Bryony Gordon)採訪時表示,自己一直走不出年幼喪母的陰影,因此決定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助。「我現在可以放心說出真心話,十二歲那年失去母親以來,我封閉所有情感二十年,這對我的私生活和工作造成劇烈的影響。」
後來哈利和哥哥威廉跟大嫂凱特共同創立慈善組織「集思廣益」(Heads Together),旨在促進大眾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致力為精神衛生去汙名化。如同組織官網所述:「『集思廣益』想要幫助人們,更安心地去面對自己每一天的精神狀態,並且提供實際的資源,協助當事人的家人與朋友。」
有媒體報導,小倆口一同在非洲投入兒福工作時,展現了無比的默契,並善用公眾人物的名聲為世界做善事。這意味著,他們對彼此的愛是源於相同的理念,而這是能透過語言傳達的。
許多人也提到,小倆口第一次約會時,哈利就開口問了梅根:「明天有空嗎?」我們不禁思考,他們的關係是不是建立在非語言的基礎上?
也許,超脫語彙和意識思考的神經覺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偵測到他們為彼此帶來的安全感。
本文摘自《關係修復力》,時報出版 2021/08/31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