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為何有人總是愛逃避,不願對話?

在社交環境中,調節情感與行為的能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圖/freepik
在社交環境中,調節情感與行為的能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圖/freepik

我們常以為,人與人關係緊密,就是彼此有許多共同點和興趣,一拍即合。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與人合得來、相處融洽的比例很低。不管是跟家人相處,或是與伴侶或同事互動,總是會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心理學大師楚尼克告訴大家,這些波折不但沒有壞處,而且還是發展情感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因素。《關係修復力》精彩試讀:

冷漠和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在社交環境中,調節情感與行為的能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從「面無表情」相關研究我們發現,自我調節的能力存在於互動關係中,因此親密感和自我依賴是一體兩面。這段結論不僅呼應了溫尼考特所提出的「夠好的母親」,更印證了他另一項臨床觀察:自處能力就是成長的里程碑。

《關係修復力》 圖/時報出版
《關係修復力》 圖/時報出版

我們分析遊戲互動和實驗的影片,結果發現,受試者表現會有所不同,關鍵在於是否經歷過失和與修復。

嬰兒若有類似的經驗,在進入到面無表情環節時,就能夠自我調節。就算母親無法搭建鷹架(scaffolding),徒留嬰兒獨自面對壓力,他們也能調適得很好,自己發明動作和行為來釋出訊息:「母親回應我了!」

反之,經歷非典型互動的受試者則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這些母嬰沒有走過

失和與修復的過程,因此缺少成長的動力;可能是因為修復時間拖得太長、照顧者過於焦慮、強勢,或是毫無修復機會。到了面無表情的環節,這些嬰兒習慣以自我安撫的方式來化解壓力:拱背向後轉,行為舉止紊亂。

這些舉動有助於嬰兒適應環境壓力,然而光是自我調節,就耗盡了所有力氣,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展開互動。這些嬰兒為了自我調適,放棄了整個世界。他們轉向內在尋求平靜,竭盡所能來維繫自我的存在,對於重新連結,已然是心無餘且力不足了。

在失和與修復的過程中,嬰兒得以發展自體感,還會對自己和照顧者的關係產

生信心。即使短暫失去互動夥伴,在面無表情實驗中得體驗一些自處的感覺,他們也能夠把持自我,不致崩潰。他們深信媽媽會回來,而且自己能撐下去,一切都會沒事。

反觀,缺乏失和與修復經歷的嬰兒,自體相當單薄,一旦少了搭建鷹架的互動夥伴,就無法維持生命凝聚感;他們「知道」自己身旁不能沒人陪伴。這些嬰兒不是大哭大鬧,就是縮回自己的殼裡,自顧自地自我安撫,即使母親釋出互動的訊息,他們也無動於衷。

不光是嬰兒,所有年齡層的個體都展現出這種差異。伴侶治療師強森(Sue Johnson)發現,她在臨床上遇到的成年個案,許多面向都符合面無表情研究的觀點,因此特別請我們針對成年伴侶設計一項面無表情實驗。

這次的實驗與先前的成人版稍有不同,受試者將扮演伴侶而非嬰兒和媽媽。他們一開始有被交代各自的任務,不過進入實驗後,就要靠自己臨場發揮。

影片中一對情侶面對面坐著,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男人說:「我不想去見妳家的人,他們又不喜歡我,我在不在根本沒差。」談到一半男人突然不發一語,板著一張臉,絲毫不想和女人交流;接著他的身體轉向其他地方,眼睛朝下盯著地板,反覆眨眼甚至數度閉上雙眼。

此時女人就像面無表情影片裡的嬰兒一樣手足無措,語調逐漸上揚,憤怒情緒表露無遺。她的身體傾向前,靠近男人,肢體動作顯得十分僵硬、紊亂。女人不斷嘗試展開對話卻一再吃閉門羹,最後急得哭了出來,男人嚇得轉過身,臉上恢復神情,語調也溫和許多。「我知道妳很難過,可是問題不在妳身上。」

他說,每次她家人都會對他的工作問東問西,讓他很不舒服。他還說,情侶之間保持溝通 很重要。此時女人抬頭凝視男人,兩人眼神交會,表情也隨著關係復原變得柔和。

強森在部落格寫道:

無論是寶寶對媽咪、還是伴侶或夫妻,兩種親密關係的情感表現都是一樣的,彼此的需求和舉動並無二致。所有情愛關係都是連結與分離的雙人舞─前進是觸碰、後退是被拒、轉身是抗議更是崩潰。假如我們懂得應對進退的訣竅,便掌握了重修舊好的契機。

強森更發現,在日常生活中,伴侶往往沒有察覺到對方板著一張撲克臉,也不留意那會造成什麼影響:

在伴侶關係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成年人談感情的時候,渾然不知冷漠會造成另一半的不安;那種不得其門而入、觸不可及的感受,令人痛苦不堪。為了避免爭執,我們往往選擇逃避,反而使得衝突白熱化,對方為了得到回應,甚至會做出喪心病狂的舉動。

時時保持覺察,留心自己和另一半是不是又板著一張臉,並反思這個行為的負面影響,就能幫助我們走上關係療癒的道路。

陷入情緒的漩渦,就無法與他人有連結,對方也會覺得熱臉貼冷屁股,彼此便會陷入誤解和溝通不良的惡性循環。就在這種時候,越要停下來深呼吸,想辦法沉澱內心、冷靜思考,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立場,就能找到關係的出路,重拾連結。

本文摘自《關係修復力》,時報出版 2021/08/31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親友關係 社交生活 溝通 情感支持

時報出版

書之所在,心之所在;閱讀使我們持續美好著。

天然植物力/芳療幫身心靈充電

中秋烤肉7原則/關鍵「一動作」減少致癌物吞下肚!

延伸閱讀

「大齡女子」不被年齡定義!無論幾歲,妳絕對可以做妳自己的導演

【花鳥工筆畫名家-邱素美04】多看、多欣賞,培養美感第一步

解宿醉妙方/喝蜂蜜水、牛奶、催吐,實測效果都不如這一招!

獨步山林間-四堵古道:被植物包圍,好走清幽

相關文章

別急著結婚!專家建議:先想好這5件事,婚姻才能長久

婆婆像婚姻第三者?媳婦嘆「走到哪都要跟」3招讓全家開心相處

所有苦痛在死亡前都渺小…47歲癌末男:我們中了人生的樂透,才降生在這世界

當貓比當人更幸福?作家:投胎是能力,隨緣盡份不煩惱

「人都死了收什麼錢」她堅持不收奠儀,只要求女兒在葬禮當DJ

失去母親太難過…親友建議生孩子轉移注意力,可行嗎?過來人這樣回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