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因「愛食」相戀-妻離世前交代: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

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到了暮秋之際,與其孤單地獨食,不如有三五飯友,陪著我們一起吃喝 圖/unsplash
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到了暮秋之際,與其孤單地獨食,不如有三五飯友,陪著我們一起吃喝 圖/unsplash

「你吃了嗎?」在日常問候語中絕對名列前茅!華人是最重視吃的民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就說過:「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民間也有「吃飯皇帝大」的諺語,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先吃飽飯再說,而遇到該慶祝的事,也是找個時間一起吃飯。

《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圖/天下雜誌提供
《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圖/天下雜誌提供

從我有記憶以來,吃飯就是團體行為。兒時家中有八口人,每到用餐時刻都要圍著圓桌而坐,等大家都到齊了才舉箸開動。這個習慣是母親從她娘家帶過來的,我的外婆是個一絲不苟的人,吃飯一切都要按照中國的老規矩,菜都上桌了,一定要等外公先舉筷子,大家才能開始吃。

跟大人一桌感覺很拘束,所以我小時候最喜歡客人多的時候,因為坐不下,會另開一張小孩桌,坐小孩桌比較自在隨便,沒人注意你坐相如何,或有沒有守規矩。所以後來長大了,我還是喜歡跟晚輩蹭小孩桌。

坐在一起吃飯其實並不符合人的天性,這是文明的產物。君不見小娃兒吃飯時最沒耐性,還沒吃幾口就吵著要下桌,不想被拘束。文明一旦過了頭,過分注意禮儀而忘記了美味的重要,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大家經常嘲笑英國人只有餐桌禮儀沒有美食,就是最佳的範例。

有人一起吃飯雖然是件好事,但是得有合得來的人作伴,不拘束,又感覺很自在。回想起來,那不就是坐在小孩桌吃飯的感覺嗎?

吃飯也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方式。華人社會特別講究關係,吃中國菜,大家同吃一盤菜,同喝一碗湯,同飲一尊酒,不分你我,不熟的人一下子就變親熱了。在早年,也不作興用公筷母匙,沒人提衛生問題,因如果這樣一顧忌,關係就生分了。

小時候,祖父同我們住在一起,因為他曾患過肺結核,母親怕我們年幼抵抗力弱被傳染,所以雖然同桌吃飯,卻是「一國兩制」,總是會先分出一些菜來讓祖父獨享。為此祖父還很不高興,認為自己受到排斥。新冠病毒肆虐,大家都要分桌而食,感覺很疏遠,我現在才能體會,祖父後半生都是在這種心情下吃飯的。

華人從農業社會開始就不喜歡分食,傳統的中餐館總是擺滿了大桌子,單獨一人進去吃不但顯得怪還不得不併桌。共食好像是天經地義的,非不得已不會獨食。所以比較內向、自我的人在這種崇尚共食文化的群體中就比較吃虧,一個人吃飯是「宅」的象徵,會被貼上孤僻或者人緣不好的標籤。

我是四年級生,在我成長的年代,外食的機會不多,我的飲食經驗侷限於母親跟外婆的家常菜,一起吃飯的人也永遠是家人和親戚。我非常羨慕因為工作關係可以出去應酬的父親,以及偶爾會跟同事聚會的母親。我喜歡聽雙親講述他們外食的經驗,還有他們同事以及朋友的故事,外面好像有好大一片美食的天地等著我去發現。

我二十二歲赴美留學,這是我首次離家移居異地,吃的問題自然就要靠自己解決了。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自己做菜給自己吃,除了看傅培梅食譜,母親也會在家書中詳述一些我想吃的菜的做法。每當有機會去舊金山和紐約,我一定會一頭栽進唐人街的華人超市,採購好幾袋的食材、調味料帶回我遠在奧勒岡州跟密西根州的學校居所。

在餐館打工也幫助我認識了許多關於烹飪的知識。我喜歡在上工前跟餐館的同事共餐,也喜歡跟宿舍的同學一起下廚,在寂寞苦悶的留學生涯中,這樣的彼此陪伴提供我很大的支撐力量。

獨立生活讓我學會了打理自己的膳食,學成返國第一次開同學會,我泰然自若地在餐廳幫大家點菜,竟然被同學說我像個大人了。進入職場開始有應酬,外食的經驗漸漸多了,我也開始會請家人一起上餐館,讓他們在家常菜之外也嚐嚐鮮。

而我比較豐富的飲食經驗也讓我有機會交到許多朋友,其中還包括了我後來的妻子。

我們常說「人生況味」,何不透過一起吃飯,大家一起好好來品味人生吧。 圖/unsp...
我們常說「人生況味」,何不透過一起吃飯,大家一起好好來品味人生吧。 圖/unsplash

我的妻子韓良露是個對吃有極大熱情的人,她不只對食物本身狂熱,還會關注食物背後與風土、民族、歷史相關的學問。我常取笑她是飲食知識癖,但不得不承認她是比較幸福的,因為同樣一餐飯吃下來,她不但滿足了味蕾的需要,還有精神上的收穫。

在七○年代末,留學回國的人不多。因為我在妻子的朋友中是少數擁有國外飲食經驗的,她便三不五時地要我帶她去當時一些美式、歐式的餐廳吃飯,基於對美食的共同愛好,我們很快地變成了飯友,進而相戀成為夫婦,這可說是因「吃」而媒合的一段姻緣。

然而妻是個寫作者,很重視私有空間,因而也喜歡獨食。剛認識她不久,她就對我說過:「天下最幸福的事就是手上拿著一本書,一個人吃飯。」

不過一旦決定要邁入婚姻,她便努力適應生活中兩個人一起吃飯的常態。三十年的日子中,我們朝夕相處,一起共餐的次數應不下於三萬頓吧?我們一起旅遊,嘗試沒吃過的菜,開拓新的飲食經驗。

在餐桌上,我們總有聊不完的話,有時交換生活心得,或是重複著老話題,卻總也不膩。一起吃飯是維繫著我們情感的日常,我們形成一個小世界,感到自給自足,雖然跟朋友吃飯的次數少了許多,但似乎這樣已經很滿足了,不必再向外求。

在她離開前不久,有一天她對我說:「我覺得天下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吃飯。」

但是老天爺另有安排,我們可能已經把配額用完,不得不結束一起吃飯的日子。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忽然她就要結束人間的旅程。行前她放心不下地交代我:「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

從喜歡獨食到走前如此肯定共食的重要,妻子應是覺悟到人不必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做自了漢,與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繫也很重要,而一起吃飯正是通往跟他人連結的最好途徑。跟我一起共食了三十年的時光,非但沒有讓她喪失自我,反而讓她更關心他人與這個社會,而她的創作也更充滿人的溫度。

雖然妻子這麼叮囑,我內心卻沒有把握。妻子走後,我感覺對食物喪失了味覺;因為怕觸景傷情,也不敢去以前一起常去的餐廳。沒想到原以為已被我倆的小世界疏遠的朋友卻紛紛出現,他們有的送食物來,有的邀我一起聚餐,學生們也主動表示要煮飯給我吃。原本沒有太大興致的我,想起妻臨終的交代,對於他們的好意總是不忍拂去。次數一多,我竟然也就逐漸康復了。

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到了暮秋之際,與其孤單地獨食,不如有三五飯友 圖/unspl...
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到了暮秋之際,與其孤單地獨食,不如有三五飯友 圖/unsplash

然而療癒我的,不只是美食的滋味,而是在酸甜苦辣鹹之外,可直接撼動我心的濃濃溫情。本來一起吃飯就只是個藉口,食物也不是重點,他們只是想陪陪我,讓我散散心。而在他們的情感催動下,我發現原本就是個吃貨的我,也逐漸恢復了對食物的興趣。

在人生孤獨的旅程中,到了暮秋之際,與其孤單地獨食,不如有三五飯友,陪著我們一起吃喝,敞開心胸,發抒一下內在的苦悶,一頓飯下來,生活中好像也沒那麼多過不了的坎。難怪有人說,人年紀大了一定要有酒肉朋友。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正直、寬大跟見多識廣固然好,但是到了看破紅塵,歷盡滄桑之際,我們人生追求的應該不只是識見,而是能夠返老還童,有如小時候那般開懷了。

吃飯不僅僅是幫助我們維生,或不止於讓我們享受口腹之欲,透過與他人共享,它更是情感交流的平台,讓我們感覺到愛與被愛。我們常說「人生況味」,何不透過一起吃飯,大家一起好好來品味人生吧。

本文摘自《人生需要酒肉朋友》天下雜誌2021/03/31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張瀞文 社交生活 親友關係 家人陪伴

天下雜誌

閱讀,是獲取有系統的新知與實用工具的最佳方法。 透過「讀」跟「Do」將知識內化,體驗實踐,閱讀就能「讓改變,看得見」。 天下雜誌出版持續製作與出版國內外好書,引進新趨勢、新做法,期盼能透過閱讀與活動實做,分享創新觀點、開拓視野、促進管理、領導、職場能力、教養教育、同時促進身心靈的美好生活。

耳朵也會關節脫位!兩耳聽力差很大,難睡又頭暈

患有癌症究竟該怎麼打疫苗? 醫師解答接種時機!

延伸閱讀

【解封後來一場產地餐桌微旅行02】疫情帶走人潮,帶不走農村的人情味

理專推薦的可以買嗎?專家教你避開NG地雷

一吃芒果就過敏?原來是果皮惹的禍!

「換我栽培自己了」60歲拚碩士,用學習填滿空巢期!

相關文章

面對職場霸凌別隱忍!心理師點名4警訊:一定要求助

看中華隊棒球奪冠「氣到要離婚」她怒批老公:你有比陳傑憲累嗎?

結婚才知另一半有隱藏債務!人妻氣炸網勸離婚:嫁錯人耽誤一輩子

別急著結婚!專家建議:先想好這5件事,婚姻才能長久

婆婆像婚姻第三者?媳婦嘆「走到哪都要跟」3招讓全家開心相處

所有苦痛在死亡前都渺小…47歲癌末男:我們中了人生的樂透,才降生在這世界

熱門文章

「生病回台爽用健保」以後行不通了!他怒批:遲來的正義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