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防疫不防「心」,陪伴長者找到疫下安全感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新冠疫情讓人與人的交流,從實體轉為線上,對許多長者就像斷了鏈,憂鬱、焦慮、孤獨感大增,身心每況愈下,對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社會,是一項重大警訊。

專家建議替長者安排替代性活動,或以數位設備協助他們與親友交流,增加疫情中的安定感。

印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台中市前副市長、伯拉罕共生照顧合作社主席林依瑩透露,一位達觀部落八十二歲長輩,平常身體狀況雖不好,但可自我行走、到共生基地參加活動,但疫情下無法外出後,身體明顯變差,過幾天就住進加護病房走了。

林依瑩說,最近長照群組內回報長者睡不好、這裡痛、那裡痛的訊息,較以往更頻繁。

研究老人福利與照護的輔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潔媛說,很多長者的規律生活被打亂,不能像以前定時起床爬山、運動、搭遊覽車出遊,慢性病更嚴重後,造成人際孤立感與無用感。

「長輩需要延續生活的一致性與穩定性,若不確定性太高,他們會很害怕,加上長者的脆弱性與不可逆性高,少了實體社交活動與人際連結,可能一退化就失智了。」

宜蘭縣礁溪鄉德陽社區的藝術家姚玟設計「美學防疫 盒」,讓長者在家手作就是一種方式。

王潔媛建議長輩的同住家人,可陪他們做簡單運動,或每天「專注地」陪長輩聊天。

林依瑩則說,政府可透過電視或廣播開設直播節目,讓長者call-in唱歌,「政府得思考,居家防疫若成生活常態,如何關心長者身心健康就成重要課題。」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楊竣傑 家人陪伴 老年憂鬱 防疫

在家運動也別忘保養!薑黃、羅望子幫助運動後維持舒適行動力

防疫在家變胖了?跟著「飲食6原則」疫情期間宅不胖!

延伸閱讀

40歲後偷懶一點、更像自己一點,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

【給橘世代的10大好書02】看病時老說不清楚病徵?不可不學的診間話

5個生活小習慣,竟容易養成防疫「負能量」!

萬人線上防疫課/教你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內含影音連結)

相關文章

不光是路怒症、高齡駕駛惹禍!心理師見三峽衝撞事件有感:風險不在年齡

逃出911恐怖攻擊,劫後餘生卻原地踏步:四十多歲中年人還有未來嗎?

妻堅持讓孩子學好學滿、凌晨12點才睡!夫無奈離婚:求求你放過小孩,也放過自己

從醫護變社福!前白衣天使回憶「疫情最嚴重那天」選擇守護身心障礙朋友

小三扶正遭報應式出軌!丈夫外遇冷回「你當初也是這樣」讓她心碎離婚

照顧長輩到被掏空?學會這13個技巧重拾生活的喜悅

熱門文章

冷氣不涼、有異味?師傅教你「DIY冷氣清洗」4步驟 省錢又省時

有福了!9縣市打「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or免費:預約、申請懶人包

小三扶正遭報應式出軌!丈夫外遇冷回「你當初也是這樣」讓她心碎離婚

狠甩10%體脂肪!47歲男在家靠2動作練出冰塊腹肌、告別脂肪肝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