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關於「自殺遺族」的悲傷與憤怒:面對被留下來的人,我們可以怎麼做...

面臨著身旁人的離世,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傷口,卻常常因不為人知而孤立無援。 圖/pixabay
面臨著身旁人的離世,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傷口,卻常常因不為人知而孤立無援。 圖/pixabay

你發現同事小依在前段時間臨時請假過後,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原本認真負責的她在工作時卻開始容易分心、小錯不斷,聊天時也總會恍神、放空,一個人待著時也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但真的去關心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時,她似乎也只是強顏歡笑地草草帶過,不願多說⋯⋯

後來你才輾轉得知,原來她前段時間是因為妹妹過世而請了喪假。但令你感到驚訝的是,她的妹妹似乎是自殺身亡,但她的家人們也對此感到錯愕突然,無法確知具體原因。看著狀況一天比一天更糟的她,你想要關心她、安慰她,卻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上文的小依,也可能曾是你的同學、朋友、或是一個聽過別人提起但未曾逢面的遠房親戚。原本的他們有著許多屬於自己的身份與故事,但在我們的轉述中,他們卻都似乎失去了名字,而更多地被稱為「那個(去世的人)的誰誰誰」,這樣的他們,也被稱為「自殺者遺族 」,以形容這份被留下來的無助與痛苦。

他們的痛苦對你來說或許既遙遠又陌生,想理解、想靠近卻也不知如何是好。而我們今天也希望可以在這有限的篇幅中,嘗試著更加靠近他們。

何為「自殺者遺族」?

「我想氣你讓我獨自留在這世界,卻更氣自己讓你獨自離開這世界。」

「你離開的畫面還是會不停出現,我只能繼續地恨著一切:恨這個讓你想離開的世界、恨讓你受傷的所有人、恨沒能救你的我自己。」

「他們圍著我、看著我,問我:『為什麼?』我應該要知道嗎?我應該要知道吧?但我給不了他們、也給不了自己答案,因為這也是我無數次想要問你的問題。」

在每位自殺身亡的人身旁,至少有六到十人的生活會因此事受到劇烈衝擊。 圖/pixa...
在每位自殺身亡的人身旁,至少有六到十人的生活會因此事受到劇烈衝擊。 圖/pixabay

上述片段,都可能是每位面臨親友自殺離世的倖存者曾真切經歷的時刻。

他們又被稱為自殺者遺族(Survivors of Suicide)。之所以使用「遺族」兩字來描述他們,便是因為他們就如同被逝者遺留在世間、被他人遺忘在一旁一般,痛苦著、也孤獨著。面臨著身旁人的離世,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傷口,卻常常因不為人知而孤立無援。

他們為何痛苦著?

在討論自殺議題時,人們優先想到的大多是自殺防治——著重討論逝者自殺的原因與如何篩選高風險自殺者等方向,那些眼睜睜看著親人突然離去的遺族之痛苦卻鮮少有人提及,彷彿他們被留下了,也被遺忘了。

但事實上,在每位自殺身亡的人身旁,至少有六到十人的生活會因此事受到劇烈衝擊。自殺者遺族也有著屬於他們的,獨特而又複雜的痛苦。

被留下的遺族們,通常有著非常複雜的喪親經驗,此狀態又可被稱為複雜性悲傷,指的是這份傷痛中除了單純的難過之外,還融合著對外在世界(如其他親友)的憤怒、對於自己的自責與內疚、及對於逝者離去的困惑及震驚等錯綜複雜、難以言盡的情緒(2017,周昕韻)。

對於自殺者遺族來說,身旁人的離開是一種「創傷性的死亡」,因為相較於因病離世或壽終正寢的「可預期性」,自殺更多時候是個非預期的突發事件,遺族們大多是在一個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得知此事,甚至可能會因事發過於突然而難以接受、也難以為此事尋得一個適切的答案。

此外,由於我們通常也會將自殺視為可預防的死亡,而更容易讓遺族們將逝者離開的責任歸咎於自己「應做而未做」的行為,怪罪自己未能善盡挽救逝者的責任,進一步地陷入悔恨與自責的漩渦。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終點。 圖/pixabay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終點。 圖/pixabay

而這份傷痛之所以會如此的沈重跟難以釋懷,另一方面也與我們的社會看待死亡議題的態度有關:在我們的文化中,死亡向來是一個需要百般顧慮才能談論的議題,倘若又是自殺的話,其中的非議與忌諱又更加明顯。便是這份顧慮、尷尬與難以啟齒,讓仍為此而痛苦的自殺者遺族更難以找到宣洩的出口。

如何與他們一起走下去?

上述內容皆為自殺者遺族可能會有的狀態,雖然很難用隻言片語完整敘述其背後複雜的悲痛,但也希望可以藉此簡短的篇幅讓更多人看見這個一直被藏在角落、難以癒合的傷口。

自殺者遺族的療傷之路就如同走過每一段創傷的旅程一般,必然是一段需要時間的歷程,以長出那份回應生命重大傷痛的勇氣及力量。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一定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終點。

除了專業資源的介入之外,很多時候旁人對於他們傷痛的看見、接納與陪伴便有著無限的價...
除了專業資源的介入之外,很多時候旁人對於他們傷痛的看見、接納與陪伴便有著無限的價值。 圖/pixabay

當你面對自殺者遺族時,可能一開始會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該做些什麼,想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卻也害怕因為一時嘴拙再次刺傷了對方,導致總有種想要靠近卻也不知如何靠近的窘迫。

但事情或許並沒有這麼複雜,當我們回歸到這份想支持對方的初心時,其實便會發現,純粹的傾聽與陪伴 二詞對於他們來說已意義非凡。

除了專業資源的介入之外,很多時候旁人對於他們傷痛的看見、接納與陪伴便有著無限的價值。

我們可以付出真切的關心,但毋需刻意地提起離世的人,只需要在其需要時以真誠地傾聽,避免對於自殺議題的批判與過度評價,並表現出對於他們此時所出現的負面情緒的理解與尊重。

讓他們能夠漸漸地感受到,不論他們說或不說,我們都仍然會在這裡嘗試著理解、陪伴他們以度過這段時光。

本文轉載自《點心語心理諮商所》

更多精選閱讀↘↘↘

更多新聞報導

親友關係 自殺者遺族 心理健康 陪伴

二十四節氣食譜/最冷的節氣報到!小寒來了!

氣溫驟降、防中風-除了飲食,民眾要記得「333」

相關文章

從身障者家屬變社工!她陪伴更多人走出陰霾、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再婚夫「提一堆條件」自認公平卻外遇,她心碎:我犧牲孩子也失去愛情

低收單親爸墜谷成白骨!遺體修復師暖心接手,陪孩子做最後的生命道別

夫妻感情好,凡事都要黏緊緊?頂客族老黑:當心生活自理能力歸零!

股市起起落落睡不好?中醫教你降肝火穩情緒

「是她勾引我」侵犯女商人卻喊冤!犯罪心理學家嘆:對監獄矯正成效打問號

熱門文章

這癌症成熟男殺手!死亡率10年增44%,醫警告:出現症狀恐已晚期

年過五十肌力逐年遞減,影響下半輩子的幸福!不可不知的中高齡肌力養成術

提早退休躺平!3方法用投資打造被動收入,花到95歲仍有錢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