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六日,林口台地上的一片自然農園裡,幾位銀髮族帶著自閉症 孩子細心照顧著,一起把家裡的廚餘拿來堆肥,把田裡採收的作物變成為餐桌食物,實踐共耕、共食與共居的生活。
他們在林口打造銀髮族與自閉症孩子的「雙老家園 」,希望自己老去的時候,家中的自閉症孩子還能有一個家園安心生活,因此幾個有共同想法的家庭合作起來,以「住宅合作社」的模式運作,不但讓夢想成真,甚至即將開出第一間餐廳,讓經濟也能自主。
合作共老,過真正理想的生活,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但如何開始?新北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也是雙老家園的發起人鄭文正,提出關鍵4步驟:
1.找人:凝聚社群意識
「先有社群,再有社區。」鄭文正表示,家有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老去之後,步入中年的孩子沒人照顧,因此他們先成立了「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的非營利組織,就是先凝聚社群意識,然後才進一步發展出「雙老家園」住宅合作社模式,大家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引進社會資源。
除了特殊需求,已經有不少銀髮族也開始籌組住宅合作社。「以前熟齡長者是別人做好來照顧他,現在健康狀態與壽命都在延長,65退休至少有10年時間可以去做很多事。」同樣身為銀髮族,已經70多歲的鄭文正觀察,大家的共同目標是一起過更好的退休生活,而且透過住宅合作社可以把政府的長照2.0資源引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住宅合作社必須先有共同理念,從有形無形慢慢凝聚出來。」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兼任副教授梁玲菁也表示,國外也有不少是因為對運動、生態、藝術等有共同關注而形成。而一個社群團體要發展成住宅合作社至少要3年時間,因為理念凝聚、籌資都需要時間,因此越早開始發展越好。
2.找房:購地自建或租賃
成立住宅合作社之後,鄭文正開始積極找地,剛好得知新北市林口的社會住宅,提供30%的住宅給社會福利用途,而他們的自閉症孩子屬於社會弱勢,因此產生了交集,最後決定將雙老家園落腳在林口社會住宅。
「合作社是一個組織,不見得一定要建造房子,才能叫住宅合作社。」鄭文正表示,他們以出賃方式,一起住進政府興辦的社會住宅,雖然不是自己蓋房子,但符合他們照顧自閉症孩子的共同目標,一樣可以發展出合作共享的合作社精神。
3、籌資:自有資金或貸款
合作社是以「入股」的方式加入社員,社員可以區分為「一般股」和「義務股」,一般股是要入住的、義務股則是不入住,最初他們以每股1萬元的方式認股,股金總額約50萬元。
如果未來要建造房子,可採取「自有資金」或「向外貸款」的方式來籌資。鄭文正指,如果是「自有資金」方式,可以透過2-3次的入股來達成。舉例來說,由於合作社法規定,入股不能超過總股金的20%,以初期股金50萬元來看,一個人最多只能再拿20萬,如果20個人參加就有400萬元,加上原本的50萬元,總股金變成450萬元,這筆資金就可以用來當作找地、建築設計的初期費用。接下來要蓋房子,則可以再透過第二次、第三次入股,逐漸擴大每一次的入股金額來達到目標。
4、自立:發展經濟模式
有了共耕、共食的基礎後,接下來他們將承租社會住宅的一樓空間,打算經營一家「庇護餐廳」。「合作社是非營利組織,可以營利為手段,但不以營利為目的。」鄭文正表示,合作社每年盈餘至少要提撥5%為公益金,但他們提高到60%捐出給自閉症團體。
然而,營利本身在自由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先培養本身的技術能力,鄭文正也設法引入政府資源。今年他們申請到農場「一畝田」與「庇護餐廳」的政府補助,希望逐步發展出從農場與餐廳的經濟循環,可以讓自閉症孩子有工作機會,同時用綠色療癒帶給孩子們力量。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