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奶說我穿得很帥」 他們其實比你想得潮

今年3月,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推動「青銀共居 」實驗,仿照荷蘭安養院「以工換宿」計劃,開放8名文化大學學生入住,每個月只要陪伴老年人下棋、唱歌、教導3C等,完成20小時服務時數,即可以3000元入住獨立套房。希望促進跨世代經驗交流,營造共融生活。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團隊走進陽明老人公寓,紀錄兩代之間的混齡共居生活,相差5、60歲的「鄰居朋友」相處起來會擦出什麼火花?並從他們真實的社群聊天對話中,看不同世代如何透過3C科技、社群網路交流,一窺他們日常中最真誠自然的互動。

王斯特:老人家不是都一個樣子

住進陽明老人公寓已經5個月了,一開始會想申請,是因為覺得這裡CP值很高,一個月3000元,同學都羨慕,同樣規格在外面租房子,大概要1萬塊吧。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王斯特。  記者王騰毅/攝影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王斯特。 記者王騰毅/攝影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爸媽支持。我家住台中,爸爸在我小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曾在台北住過一陣子,他當時30歲,跟一位7、80歲的老房東奶奶同住,算是青銀共居先驅吧。是爸媽鼓勵我,我才願意來申請。

服務老人家對我來說也是滿新的體驗,因為我外公外婆在我出生前就走了,爺爺奶奶也在我小時候就過世,我沒機會好好給他們被當孫子疼愛。

我也愛看老電影,巨人啊、北非諜影等。有位拿蘋果手機的奶奶,感覺年輕時也是文青,跟我聊到電影,突然就很有話題。還有位爺爺年輕時是留美的,個性比較開放,研究的東西跟我主修的政治相關,跟他聊天感覺更是沒有距離。

以前我也有很多刻板印象,以為老人家就是很寂寞等著人去照顧;但其實他們會自己安排生活,有的忙到不可開交。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王斯特(右)與爺爺奶奶們一起歡唱KTV。  記者王騰毅/...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王斯特(右)與爺爺奶奶們一起歡唱KTV。 記者王騰毅/攝影

你以為老人家都晚餐吃飽就回去睡覺,不是,有位爺爺跟我看世界盃 ,法克大戰,看到凌晨1點。有些爺爺奶奶也跟我一樣,半夜才睡,睡到中午才醒,他們的生活也一點都不無聊,很會找事做。(王斯特為文化大學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爺奶說我穿得很帥

#老人家很能接受新事物

林育甄:爺爺奶奶最需要家人的關心

雖然我才搬進陽明老人公寓1個月,但我覺得跟這裡的老人家,比起跟同學、其他大人相處起來關係完全不同。跟爺爺奶奶互動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們每一個問候都是很真心的。人與人溝通,真誠是最珍貴的,我覺得公寓這裡是很難得的氣氛。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7、8月慶生會,學生林育甄(右)看到朋友跟爺爺奶奶互動覺得很溫...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7、8月慶生會,學生林育甄(右)看到朋友跟爺爺奶奶互動覺得很溫暖,決定申請入住老人公寓。 記者王騰毅/攝影

我很喜歡這裡,回家跟爸媽說「乾脆全家一起搬來」,他們居然也很樂意。很多人覺得住在老人院,好像很悲情,但我來這裡之後發現,老人家其實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得很有目標,住在老人公寓也可以很幸福。

和公寓的長輩互動,可以感受到他們真誠的關心,我很珍惜這樣的情感交流。

我覺得爺爺奶奶最需要的是陪伴。有時候跟爺爺奶奶聊天,安靜下來的時候,會看見老人家脆弱的樣子,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家人、孩子的關心。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陳玟安(中)與林育甄(左)到謝安娜奶奶(右)的房間找她聊...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學生陳玟安(中)與林育甄(左)到謝安娜奶奶(右)的房間找她聊天。 記者王騰毅/攝影

住我隔壁的一位奶奶,在我來的第一天就拉著我的手,說她兒子答應她要來教公寓的大家打桌球,奶奶說的時候眼睛裡閃著光芒。但後來有天去拜訪奶奶,問到桌球的事,她說兒子太忙了,只能作罷。我們當時瞬間沉默了20秒,然後奶奶眼眶紅紅地告訴我「對不起」。(林育甄為文化大學心輔系三年級學生)

#看了好心疼

#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陪伴

鄰居以上,家人未滿

子女離巢的核心家庭,不少長輩選擇搬進老人公寓,少了家人的陪伴,內心難免孤寂。但是透過青銀共居,促成長輩與年輕人跨代生命經驗交流,幫助長者走出孤獨。

陽明老人公寓社工師謝佳君說,有了這些年輕人的陪伴,可以讓長輩有更開闊的心胸,接受不同領域的新事物,發掘自己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不再為家庭的事往心裡去。「讓老人家有走出去的機會,這就是青銀共居的目的。」

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長輩和年輕人,抽離血緣關係,與其說像家人,更像是「鄰居以上,家人未滿」的關係,平常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又能不時互相關照陪伴。

老人公寓走廊上迴盪著年輕笑聲,為長者的生活增添幾許活力與溫暖,更讓我們看見血緣之外,不同世代也可以有很美好的互動。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