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爸媽注意!新生兒腸病毒「致命率飆高」已奪走5條命,醫揭:「這5習慣」要小心

新生兒腸病毒殺手現身!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7月前恐爆流行高峰 ,孕媽咪產前「這幾天」務必提高警戒。 圖/媽媽寶寶mombaby
新生兒腸病毒殺手現身!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7月前恐爆流行高峰 ,孕媽咪產前「這幾天」務必提高警戒。 圖/媽媽寶寶mombaby

近日國內新生兒腸病毒 疫情 急遽升溫,伊科病毒11型(Echovirus 11)爆發造成多起重症與死亡個案,引發醫界與家長高度關注。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6月17日最新疫情通報,截至目前2025年全台已累計7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5例死亡,而伊科病毒11型即占4死1重症,顯示其威脅性遠超過一般腸病毒感染。

伊科病毒11型屬於腸病毒科裡的腸病毒B群成員,其傳播途徑包括糞口傳染、飛沫、接觸感染等。與其他克沙奇病毒或腸病毒71型不同的是,E11型特別容易引起新生兒重症,尤其是經由母體垂直傳染時,常在出生後短短幾天內發病,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腦膜炎、敗血症,甚至猝死。

1例重症、2例死亡皆與伊科病毒11型有關

衛福部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近一週(2025年6月第2週)全台新增1例重症、2例死亡皆與伊科病毒11型有關,病況如下:

新增死亡個案1:南部6天大女嬰

發病後迅速出現猛爆性肝炎、敗血性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不幸身亡。

新增死亡個案2:南部3天大男嬰

病程進展極快,併發腦膜炎與敗血症後,也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新增重症個案:南部出生3天男嬰

曾出現胎兒窘迫、出生後血氧低,數天內進展為腸病毒敗血症,併發呼吸衰竭、腦出血,住院已超過兩週,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新生兒為何易重症?醫師解析病理原因

伊科病毒11型引發新生兒重症的關鍵原因,在於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且包括原因

1.新生兒出後母體抗體迅速下降,尚無足夠自體免疫防禦

2.胎兒時期若感染,可能透過胎盤垂直傳染,出生即潛伏病毒

3.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感染後的症狀變化快速,從發燒 、活力不佳、嗜睡、食慾差、哭聲微弱等表現開始,快速進展為腦膜炎、敗血性休克、呼吸衰竭、肝炎、腦出血或腦水腫、多重器官衰竭。且這些重症變化可能在48小時內惡化致命,使得新生兒腸病毒成為極需警戒的急性病症。

疫情期間,準爸媽務必做到這些

為降低感染機率,台灣新生兒醫學會與疾管署共同提出防疫五守則:

產前14天特別警覺

凡孕婦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腹瀉或肋肌痛,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

減少外出與人群接觸

避免出入醫院、百貨、超市、火車站等人多密閉場所。建議家人分批探視,勿群聚接觸寶寶!

保持手部與呼吸道衛生

照顧者、訪客與醫護人員皆須洗手,使用口罩、勿直接親吻新生兒臉部或手部。

居家照護人員健康監控

家中有幼兒、學齡前孩童者也應注意是否有症狀!若孩童有輕微感冒,也應暫時避免與新生兒接觸。

就醫通報與快篩

新生兒有活力下降、發燒、嗜睡、吐奶、哭聲變化等,應立即就醫!醫師可透過腸病毒PCR、血液檢查及腦脊液檢測確診病因。

根據過往數據與現行社區流行情形,腸病毒流行高峰常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之間。2025年因社區已出現高比例伊科病毒11型感染,且重症多為出生不滿1週的新生兒,疾管署預測7月底前仍將是警戒期。

因此,特別提醒預產期落在6月至8月的準媽媽們,要加強自我與家中環境防疫管理,不可鬆懈。

本文轉載自《媽媽寶寶mombaby》,原文為:新生兒腸病毒殺手現身!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7月前恐爆流行高峰 ,孕媽咪產前「這幾天」務必提高警戒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腸病毒 疫情 發燒

媽媽寶寶mombaby

媽媽寶寶mombaby是台灣爸媽受信賴的婦幼專業媒體。
強大的醫療團隊顧問資源,提供可信度與專業內容。
在懷孕、育兒照顧、教養教育、母親生活等議題內容,引領話題。 擔任寶寶的健康與生活守護者,洞悉媽媽的心靈與育兒需求,我們陪伴所有準媽媽與媽媽,走在成為母親的美妙旅程上。
聽媽媽想說的,懂寶寶需要的。

整個社區一起友善高齡!屏東「無圍籬共融日照」打造長照新模式

上班族注意!開車、久坐是腰痛元凶,用靠墊緩解疼痛有效嗎?

延伸閱讀

用保溫瓶喝咖啡、碳酸飲料?超NG用法像「慢性中毒」

偏心母「財產傳男不傳女」,女兒顧病母卻分不到?律師揭繼承真相

繼承先生5千萬遺產…太太用1招把3百萬遺產稅變成36萬!

「這1方式」加熱牛奶,營養恐少50%!營養師:9成的人都做錯了

相關文章

私密處有異物感…竟是子宮掉下來!4種熟齡女性當心「子宮脫垂」

睡超過O小時,失智風險狂飆!醫:大腦「3功能」恐加速退化

嘴巴破不一定是上火!3種嘴破症狀比一比「這病毒」發作傳染力最強

雞肉吃太多竟會罹癌?醫:雞肉「這樣吃=慢性服毒」,恐吃下致癌物

她血糖飆到250,不到10年就洗腎全盲!醫嘆:全是「1觀念」錯了

「21萬人」插鼻胃管!鼻胃管可移除?醫:把握黃金期「O個月」是關鍵

熱門文章

癌細胞的最愛!「1類飲料」喝多:2種癌症等著你

家庭主婦金頭腦!用老公薪水滾出破億身家:「3投資觀念」幫大忙

桃園機場免費隱藏設施解密:候機不無聊,還能洗澡、按摩、健身、看電影!

不抽菸為何得肺癌?全世界僅台灣有「1致命突變」醫直指背後原因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