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含糖飲料 放久喝,增加蛀牙 風險。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副教授劉秀月指出,若飯後喝含糖飲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時喝一口兩口」,可能導致口腔內pH值(酸鹼值)長期處於較低狀態,酸性環境加速口內細菌繁殖與侵蝕牙齒的速度,導致加速牙齒去礦化(脫鈣),造成蛀牙。
國人蛀牙率逼近90%,目前飲食普遍精緻化,甜點、麵包、咖啡與手搖飲選擇多,不少民眾內用或外帶飲品習慣慢慢喝,久而久之在下次看牙醫時,常被告知又蛀牙了。劉秀月指出,要出現蛀牙,需有牙齒、細菌、食物及時間,四要素缺一不可,若未注意口腔清潔 ,蛀牙可能在半年至一年內形成,速度因人而異。
劉秀月指出,當口中酸鹼值降至pH5.5以下,就會造成齒質被破壞,形成蛀牙。民眾愛喝的汽水、全糖奶茶與果汁,甜度愈高,讓口腔pH值變酸的強度愈強。口水雖在進食後20至30分鐘開始「自淨」口腔,將口腔環境轉為中性,但若先前下肚的食物或飲料糖分愈高,藉口水改變酸性的時間就愈長,例如給小孩喝牛奶,若改為有糖分的調味乳,口腔自淨時間則會拉長。
劉秀月表示,透過「史蒂芬曲線」(Stephan Curve)可發現,一般人口內pH值一天內會隨著早餐、午餐、晚餐三餐起伏,從吃飯前的中性(約pH值7)變成吃飯後的酸性(約pH值5)。若飯後又買含糖飲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時喝一口兩口」,就會導致口腔內酸性環境要恢復中性時,又再度變成酸性狀態,加速口內細菌繁殖與侵蝕牙齒的速度。
為維護民眾口腔健康,劉秀月建議民眾飲食應維持規律,減少攝取甜食及含糖飲料的頻率,買了就要盡快食用完畢,避免製造細菌喜歡的環境,保護牙齒。此外,每日應刷牙2次、使用牙線、每半年找牙醫報到;選購牙膏時,應選擇包裝上標示含氟量1000ppm以上產品,若為蛀牙高風險群,則建議使用含氟量1350ppm,促進琺瑯質(牙釉質)再礦化,避免蛀牙。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