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幽門桿菌者多無明顯症狀,透過檢測才能診斷
• 感染幽門桿菌採取殺菌治療,可避免患胃癌
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國健署統計,胃癌患者中8到9成曾感染幽門桿菌,且患有幽門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者高出6倍。聯安診所肝膽腸胃科主任徐兆甸表示,感染幽門桿菌者,一定要「提早」注意、盡快治療,因幽門桿菌只會惡化,不會自行好轉。
一位54歲的林先生看診,主訴3年前疫情開始時就常覺得胃不舒服,且容易胃食道逆流 ,但因疫情拖到現在才就醫,未料,胃鏡檢查發現,他有幽門桿菌感染跡象,也有嚴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 ,甚至胃癌早已進展到末期。
目前20歲以上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為30%,感染後有90%的人患有慢性胃炎,10%的人會發生反覆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徐兆甸說,慢性胃炎發炎久了,可能形成「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可能變性產生「胃黏膜小腸化生」,若這階段還沒有殺死幽門桿菌,就可能進展成「胃癌」。
幽門桿菌4檢測方法
多數罹患幽門桿菌者並無明顯症狀,徐兆甸指出,想知道是否罹患幽門桿菌,一定要透過檢測才能診斷。現有幽門桿菌主要有四種檢測方法:
1.胃鏡:
觀察胃部的組織型態是否有異狀。胃幽門桿菌感染後導致胃癌,可以由內視鏡發現5大進程,只要在未進展到胃癌之前,一發現幽門桿菌就給予殺菌治療,就可以避免往胃癌的方向走。
2.呼氣測試:
準確性高達97%,能判斷現在是否處於感染狀態,也可以用於殺菌後是否成功的依據。
3.血液檢查:
主要檢查血清中是否有幽門桿菌的抗體,但無法判斷現在是否正處於感染狀態。
4.糞便篩檢:
能檢測糞便中的幽門桿菌抗原,且能判斷是否處於感染狀態。
5大胃癌高風險族群
罹患胃癌有5大高風險族群,建議應主動篩檢幽門桿菌,遠離胃癌風險:
1.有腸胃道疾病者:
罹患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都應及早檢測幽門桿菌。
2.常吃醃漬、高鹽飲食者:
醫學研究,醃漬物、高鹽飲食者易罹患胃癌,建議飲食習慣喜吃醃漬物、高鹽飲食者應盡量少吃,且注意幽門桿菌與胃癌風險。
3.吸菸者:
菸草的尼古丁與焦油會刺激胃部,增加胃炎與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吸菸者也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族群。
4.一親等有胃癌病史:
家族一親等曾有胃癌病史者,罹患胃癌機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因此若家族史中有一親等曾有胃癌病史,千萬別輕忽篩檢。
5.曾有過胃部切除手術者:
胃部切除手術會導致黏膜的完整性受損,因此容易罹患胃癌。
由於幽門桿菌是透過唾液與糞便傳染,徐兆甸指出,預防最重要是勤洗手,避免用手吃東西,用餐時採用公筷母匙。
幽門桿菌是壞菌,徐兆甸強調,唯有殺菌才能避免症狀惡化,並有效預防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目前殺幽門桿菌的藥,必須使用3種不同機轉的抗生素,才能達到90%以上的根除率。記得至少每年追蹤胃鏡,確認胃幽門桿菌感染後導致胃癌的5大進程有沒有惡化。
感染幽門桿菌 導致胃癌5大進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小腸化生→胃癌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