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喜歡做各式各樣的分類,但迷思也源於此。高齡議題就是一例。談及老年,所有未老的人都會認為「那是他們(老人、政府)的事,與我無關」;又或者會說:「時候未到,以後再說。」
真的是這樣嗎?老年絕非65歲才開始,我反而認為,面老、知老的人生最佳階段是中年。說得誇張一點,這是中年人最應該修的人生必修課。
人生多變,而且總是事與願違。所幸我們還可以預測到兩件事:一是人必有死,二是人會變老。這兩項,逃不掉也躲不開,說是「人生宿命」一點也不為過。
讓我們試著揣想:如果你已經知道明年就要大考,現在的你是不是要開始準備用功唸書?又或者,如果球賽打完了上半場,進入中場休息時間,你是不是也得想想,下半場究竟該怎麼打才會贏?
任何理性的人,對於上面兩題,都能輕易地回答「是」。但對中年人而言,變老是進行式,如何經營老年生活更是個open book的人生考題,為何很多中年考生偏偏選擇不作答?
中年人思索老年,如同注意明日氣象預報一樣自然。迴避與忽視,只會讓自己隔天被老天爺懲罰,淋成落湯雞。
難道,你想等到老了的時候,跟你的父母一模一樣?有些人可能會這麼想,畢竟很多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但絕大多數中年人都清楚,你曾走過的、現在正在走的,早就跟你的父母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是你自己的路,沒有無腦複製這回事。
更何況,很多中年人早就被捲入到老年這個議題裡了。例如,有些中年人面對年邁父母的照顧問題,開始主動詢問長照2.0能幫什麼忙?愈來愈掙扎於自己的職場與家庭究竟該如何兼顧?又例如,想到中年職涯下一步,不免心慌慌,擔心退休後的生計,因而開始檢視保險、了解信託、學習理財。
對於第一個現象,我奉勸你不要把父母照顧的問題僅僅當作是他們的困頓遭遇,那也可能是當你老後會遇到的麻煩事。早點思考,總是好。如果做到這一點,你還會得到額外獎賞,那就是成為一個更稱職的公民。高齡政策並不只是限定老人,相反地,任何公民,尤其是中年人更應該參與發聲。
任何政策並不都是限於當下,願景也指涉了未來,就像教育政策是出自父母對子女成長的關心,人們參與高齡政策,就是在為我們的父母與自己的明天進行規劃,想像何謂美好永續的社會生活。
至於第二個現象,算是好消息,畢竟超前佈署好於止步不前。但如果可以,盡量不要讓焦慮驅動,老年生活方方面面,未必樣樣都指向匱乏。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從中年開始,尤其真切。
回想一下,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父母會陪伴學習,長大一點還有老師教導,即便進入職場忙著升遷存活,市面上也還有一大堆管理書籍與技能課程等著你來青睞,但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老年生活呢?坦白講,尚無太多值得參考的前例可循,等待我們學習的未知還太多,邊界還很模糊。
然而,對未來充滿好奇與探索,不就是學習的滋味?這難道不是人生持續活化的養份?
人生從中年又開始,但始於老年的召喚。願所有被貼上中年標籤的人們,走在思考老年的學習路上。
|更多精選專區↘↘↘
150+理財錦囊 圓一個財務自由的夢!全新《理財攻略》上線中!》》》了解更多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