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未來的家 熟齡「宅男宅女」想住哪?

便於和親友聯繫的3C通訊設備,可拉近距離。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便於和親友聯繫的3C通訊設備,可拉近距離。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家,不僅是間房子、僅為遮風避雨而存在,而是生活的中心,當你對生活的規畫、生命的期待改變了,對家屋的想像,也會截然不同。

關於「未來的家」,你有什麼想像?這個想像,勢必和年輕時的你有所不同,因為裡面隱藏著你對「未來人生」的期待。3月,我們將透過不同居住型態的故事,帶您看見不同的性別/族群/區域的橘世代,如何重新為自己打造「未來的家」。

把握4元素 預約舒適未來屋

在關注「未來的家」空間與建築該如何改變時,我們或許應該先了解,步入橘世代之後心理的轉變。

從事熟齡服務多年的臨床心理師鍾玉琪分析,生命許多重要議題會在退休後及孩子離家後開始浮現。

從職場退下來後,多數人都會有幾個月的「退休蜜月期」,過了這段時期,若接著沒有投入新的興趣或發展新的人際,許多人會逐漸找不到自我價值。而孩子逐漸離家後,原本熱鬧的屋子變得冷清,父母也會頓失所依感到悵然。

因此,熟齡後的家屋再改造,不僅是為身體的改變而做,更必須考量心理的轉變。家屋可以成為安全感的來源、人際連結的據點,鍾玉琪建議,「熟齡的家屋」記得要有以下4個元素。

1.打造利於人際連結的空間:

若要鼓勵長輩向外走,擴展新生活、交新朋友,居住的地方就要容易移動、方便進出,沒有電梯的舊公寓,可能得考慮是否換房。

2.便於和親友聯繫的3C通訊設備:

現在的生活型態改變,不像農業社會親朋好友同住,但科技的便利也打破真實世界的「距離」,做到天涯若比鄰不是難事。因此,給長輩一台方便和兒孫視訊的iPad吧。

3.專屬自己的角落:

許多長輩即便行動不變,也不一定想要移居,住在熟悉的生活場域、充滿回憶與情感的屋子裡,的確會讓人感到安心與自在。無論是舊房或新居,請在家中布置一個專屬的舒服角落吧。

4.用音樂串起當下和過往:

回想生命每個階段喜歡的歌,為自己建一張「生命歌單」。例如聽到林強的「向前走」就想起年輕時,坐著火車到台北打拚的往事;聽到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單純美好的時代裡。

當察覺到生命在40歲、60歲和80歲有不一樣的需求,即便是同一間屋子也會有不同的「住法」,都可以是你舒服的、身心安適的家。

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延伸閱讀

國中才知黃春明是名作家 超越父親黃國珍不再迴避

林經甫捐出多年收藏 追求極簡換來輕鬆生活

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順而是愛

兒挺媽開心玩「不必留遺產」癌婦賣2千萬屋環遊世界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