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自2020年蔓延至今三年多,造成許多人面臨中年失業、收入銳減,回顧疫情這三年來,大家的理財行為和往年有何不同呢?2022年7月上任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兼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指出,以往三年股市 成交熱絡,原因在於「可支配所得」提高,例如退休族將每年的出國預算如機票、住宿、購物……等消費支出,因無處花錢而紛紛投入股市,因此,在疫情最嚴峻的2021年,股市反而不停地創下歷史高點。
疫情前後 理財行為差異大
劉宗聖舉例,在疫情前,馬來西亞某券商為了增加開戶人數,無論祭出手續費多大的折扣優惠,開戶人數依然無法增加,因當地人早已習慣到現場和業務員「搏感情」!
萬萬沒想到,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年,馬來西亞實施封城長達一年多,民眾足不出戶,只好改用網路交易來下單,短短幾個月,開戶人數竟然大增近2萬人!由此可見,人們無法在實體見面的限制下,像是網路、手機、筆電…等3C產業需求大增,連帶改變金融交易的行為,意外地成為疫情下的受惠者。實際上,從國內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也顯示出,自2018年至2022年,兩檔ETF 0050、0056的受益人數從疫情開始,亦同樣呈現出倍數級成長(如附表)。
名稱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0050 | 97,675 | 92,927 | 197,445 | 359,655 | 662,222 |
0056 | 96,606 | 173,767 | 369,244 | 578,080 | 911,044 |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此外,比特幣也成為過去疫情下大漲的投資新寵,吸引不少人趨之若鶩。劉宗聖分析大漲的主因,在於大家的「可支配所得」提高後,把資金投入屢創新高的股市,再把賺來的股票收益投資比特幣,等到比特幣賺足一波出場後,再用它來買如名牌包、紅酒等奢侈品,因此,奢侈品在疫情下反而價格直線上揚,絲毫不受大環境影響。
隨著疫情漸漸恢復,各國邊境也紛紛解封,春節期間更掀起出國過年潮,全民又恢復疫情前的消費習慣,是否會稀釋可支配所得?他認為2023年景氣是審慎樂觀,畢竟經濟只要是周期性循環,而非結構性的失衡,都無需過度擔憂。
理財行為從「交易導向」轉為「配置導向」
不少退休族想藉由存股來打造自己的退休金,有別於年輕人藉由零股、存股及ETF加速累積資產,劉宗聖建議退休族存股著重低波動、高配息標的,選擇配息穩定且每次填息順利的0056為核心資產,再將0050布局為衛星資產,不失為保本的穩健理財計劃。
劉宗聖分析,疫情前後可發現,理財行為已從往年的「交易導向」轉為「配置導向」,從聚焦於進場時機、高低點……等,轉為股債比例、核心及衛星資產的策略布局,且利用「點(產品)、線(兩檔產品以上)、面(產品布局策略如股債比例、核心/衛星資產)」、「低、中、高」指收益及風險波動,「短、中、長」指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或短期整筆投入,使退休金規劃穩健成長。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