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我們,如何好聚好散?離婚前的再評估
電視劇《如懿傳》裡女主角如懿那一句「蘭因絮果」,為這段從一而終、少時相伴的婚姻下了最佳註解,卻讓身為皇帝的丈夫思量許久,然而,不論重播多少遍,總是能夠牽動起許多觀眾的情緒,讓人回頭審視自己在感情或婚姻中面臨的困境。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的離婚率逐年升高,光2019年離婚的對數就達到5萬4346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結婚超過30年離婚的對數比例逐年攀升,顯示大家逐漸跳脫傳統「離婚等於婚姻失敗」的舊有框架,然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指標是佔比最高、婚齡未滿5年的離婚對數,共有1萬8816對,達34.6%,到底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正要邁入婚姻中期的夫妻成為相看兩厭的怨偶呢?
大部分夫妻在這個階段已經過了如膠似漆的蜜月期,開始進入生兒育女、組成家庭的人生階段,除了自己必須適應身分的變換,也要成為伴侶的支持力量,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做好心理調適,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落入工具性的角色,目前在台北法院擔任家事調解委員的芸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所長王嘉琪諮商心理師表示:「伴侶之間的話題可能大多圍繞在婚姻的分工,以媳婦、女婿或父母的角色討論事情,兩個人少了『情』的互動。」
尤其有了孩子之後,兩個人可能因為忙著學習當父母,一段時間之後慢慢變成只以父母的角色對話,像是「別忘了今天要帶大寶去打預防針!」「你記得下班時買小寶的奶粉回家。」伴侶關係的情感連結慢慢在兩人之間消失,長久以往持續下去,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在彼此關係中的意義。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在2020年宣布終結8年婚姻的藝人何妤玟,而導火線可說是兩人對於婚姻生活認知的落差。在兩個女兒陸續出生後,兩夫妻的身分轉為孩子的爸爸和媽媽,也幾乎不再有獨處的機會,曾經說過女兒是公主、自己至少也該是個皇后的何妤玟,慢慢失去被愛與呵護的感覺,這樣的疏離感讓兩人漸行漸遠,雖然當他們察覺到婚姻出狀況時,也透過溝通、與長輩談話、婚姻諮商等各種方式試圖找解方,然而最後還是走上離異一途。
王嘉琪分析婚姻到了中期之後,通常會進入調整階段,這時候兩人對於婚姻的期待可能改變,也因此產生不滿足的失落感,進而形成對彼此的抱怨,累積久了,就算是日常生活的瑣碎小事,都很容易落入被喻為美國婚姻大師的心理學家John Gottman提出的「末日四騎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負面行為循環,這四個階段包括:
1.批評(criticism)
2.辯護(defensiveness)
3.鄙視(contempt)
4.築牆(stonewalling; listener withdrawal)
其實在這四個階段中的任何時候,都有機會修補兩人的關係、重新建立連結,重點是必須要能覺察這就是婚姻的危機,進一步修補兩人的關係,打破負面循環,「讓兩個人都能夠冷靜下來、理性對話,形成比較好的互動之後再來修補事件。」否則當兩人之間被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後,就算要進行婚姻治療也很難了。
然而離婚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其實也不盡然,「你可能每天早上出門上班的路線不同了、吃的早餐店也不同了,甚至打招呼的鄰居也換了一批人了」人生經歷了離婚這樣重大的轉變,身分證上的配偶欄空出來了,但是你的「心」也空出來了嗎?
「很多人雖然解除了法律上的配偶關係,但是『心』卻沒有離婚。」王佳琪認為離婚雖然不一定有對錯,但雙方都有責任,也都需要療傷、自癒,最好的方式不是把自己放在委屈和受傷的位置,反而是誠實面對上一段關係,認領回自己的責任,再將這樣的體悟投射在新的人生階段,然後好好跟自己談一場戀愛,把自己照顧好,用最舒服的姿態登出婚姻關係。
更多理財精選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