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啦!」、「是要等多久?」教你換句話說降低家人間的吵架機率!
多情況下,我們常常會說 「等一下」,因為有時我們真的專注於處理某事,無法及時回應或採取行動。只是有時候「等一下」變成了口頭禪,在無意間揮霍了對方的耐心。若能在脫口而出「等一下」的同時,思考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我們都不喜歡等很久,那麼別人是否願意等很久呢?我們常常想要完成自己手邊的工作,那麼我們是否就能中途打斷對方呢?
只是,怎麼做會比較好呢?若把「等一下」說得更具體,一方面讓對方理解我們的處境,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自己看到對方願意花時間等待的包容,就是一種互相尊重與將心比心的體現。
不知道還要等多久的「等一下」,才是最讓人惱怒的!
幾年前,有位朋友問了我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
每次煮好飯,叫大家來吃飯,老公就說「等一下」。等到菜到涼了,還沒來,再去叫一次來吃飯,老公就覺得很煩,或是擺臭臉給我看。就算來到餐桌,也是把飯碗端著,菜夾一夾,就拿去客廳還哪裡吃。我們家(朋友的娘家)都是大家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的,但是他們家的習慣是誰來了就吃,也沒有坐在餐桌吃的習慣。到底要怎麼樣能讓老公來一起坐在餐桌吃飯啊?!
其實每個家庭吃飯的規矩或習慣都不同,畢竟每個家庭的生活作息也都不同。
朋友問的問題,後來也發生在老公和我之間。像我老公家(綜合他們家人的描述),因為他們三個小孩放學或補習下課、爸媽下班的時間都不一定,因此似乎很難固定時間或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只好變成誰先回來,誰就先吃。
一開始,我也很不習慣,因為我老公有時候也會說「等一下」,或是給個很模糊的時間(例如:傍晚、下午;「一點多」是指一點到一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都算一點),然後(台語)「等到毋知人」的那種,真的會讓人等到生氣、翻白眼。有時我們都吃完了,甚至我(變身為火活山、隨時等著噴發)都在洗碗了,人才姍姍來遲!我老公還是會坐在餐桌上吃,只是吃完的碗筷就擺在桌上,也不會幫忙收(畢竟他阿嬤都(台語)「做便便」,就養成了他的習慣)(後來這個習慣有被我改掉了)。
其實我們不是不能接受或容忍「等一下」,而是那種「不知道到底還要等多久的不確定感」,才是最讓人惱火的!
換成具體說法:「等一下,我還需要(多少時間),做完(什麼事情)。」
胖比從開始學講話起,常常就是「媽媽~~」、「媽媽,你來一下~」、「媽媽,我需要幫忙」……,有事叫媽媽,沒事也叫媽媽,因為媽媽(主要照顧者)就是他的世界(誇大卻真實),什麼事都想跟媽媽分享一下。但是最讓我感到困擾的時刻有兩個:在煮飯和(不)方便的時候!
有次我正在煮飯,聽到胖比的呼叫,結果不小心花了太久時間處理胖比的問題,聞到味道才驚覺不妙:魚燒焦了!幸好未釀成大禍,只是得刷鍋和重煮了。這次學到教訓,我也趁此機會與胖比討論。
「媽媽炒菜也是很忙的,如果離開,一不小心,菜就燒焦了,你看是不是?」,胖比看著燒焦的鍋,邊點頭「嗯」。
「這樣還要重煮一道菜,你不就要等更久才能吃飯?」,胖比再次點頭「嗯」。
「所以媽媽需要你給媽媽一些時間,讓媽媽炒完這道菜,等炒完菜,媽媽一定去幫你。」,我給予說到做到的承諾。
「那要多久?」,胖比也很精明地問。
「這樣好了,以後媽媽都會說,等一下,媽媽還需要五分鐘,等菜煮好,媽媽就會過去!如果媽媽需要十分鐘,就會告訴你十分鐘」,胖比表示同意。
換個例子來說,當我煮好叫胖比來吃飯時,胖比最初也只會說「等一下」。他可能正在看書、畫畫、玩玩具或做什麼事,但有時人太專注,總是無法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我知道他在專心,也能理解他需要完成手邊的工作,只是我也需要他告訴我要等多久。
可以「等一下」,但是可以再說得更具體一點!
例如:「等一下,我還需要(多少時間),做完(什麼事情)。」
於是我就教他,要告訴媽媽(示範句型)「好,等一下!我正在把玩具組裝好/這個部份做完,大概還需要五分鐘!」。
當甲方對乙方說「好,等一下!我需要多少時間做完什麼事。」,這種句型的效果:
1. 甲方:「好,等一下!」
• 表示甲方有聽到乙方的話。
2. 甲方:「我需要多少時間做完什麼事」(如果甲方忘記說出時間,那麼乙方可以追問。)
• 「好,等一下!」,雖然表示有聽到,但不見得會放在心上,可能過一會兒就忘記了。但是若需要甲方思考與評估自己所做的事尚需要多少時間,那麼乙方交代的事情至少會排入甲方的時程中。
• 能夠給乙方一個確定感!甲方能讓乙方知道要等多久,乙方不會等到天荒地老!例如等吃飯等到洗完碗,看看會不會抓狂?!
• 藉由估計時間,也能讓甲方提醒自己要注意時間。(不保證每次都會,但能提高勝算)
3. 乙方尊重甲方,讓甲方完成手邊的工作,並練習等待。
• 乙方能讓甲方完成手邊的工作或告一段落,也是尊重甲方的事務與時間。
• 因為尊重與理解甲方,就能讓乙方願意靜下心來等待(i.e., 比較不容易等到抓狂之意)。尤其是對小小孩來說,等待也是需要從小練習的!
• 如果甲方提出的時間已到,乙方再次提醒時,甲方比較不會不耐煩,因為時間是由甲方自己提出的。
4. 甲方能學習感謝乙方願意花時間等待的包容。
事實上,這些也都是生活教育與人際互動的重要學習與練習。
如果加上「預告、提醒」的方法,例如「再過(多少時間)就要(做什麼事)!」,還會有加乘效果。
例如我會儘量記得在快要準備好吃飯之前,先跟胖比預告「再過五分鐘就要吃飯囉!」,提醒他可以開始收尾。同時,如果他覺得五分鐘不夠,胖比也能與我討論、協商,例如「可以再加個兩分鐘嗎?」(胖比很愛用這招,有時他真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有時只是純粹想「多」佔到便宜,哈哈),通常我都會表示同意(但以一次為限)。
基本上,利用「預告、提醒」加上具體地說明「等一下」(如示範句型),從小我就與胖比互相做這樣的練習,養成習慣,便能大大降低爭吵或翻白眼的機會囉!
(老婆OS:因為等嘸人,真的會火大啊~)
本文轉載自《Psyche賽心姬》,原文為:一起練習把「等一下」說得更具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