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喝豆漿、吃薯條容易引發乳癌風險?醫揭正確觀念!
喝豆漿會增加乳癌風險嗎?
許多女性聽到自己乳房長了纖維腺瘤或纖維囊腫,甚至乳癌之後,會很擔心地詢問:「是不是因為我喝豆漿引起的呢?」而有些人又會說,吃黃豆類的製品很好,可以降低癌症的機會,究竟吃豆腐、喝豆漿,對身體是好還不好呢?
黃豆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想要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時候,可以選擇豆腐、豆漿這些黃豆類的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黃豆製品裡面含有異黃酮。異黃酮的結構與女性雌激素很類似,會與體內的荷爾蒙受體結合,因此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
那吃了這些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對身體究竟是好事還壞事呢?以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如果你是吃豆腐、喝豆漿等這些以「食物」樣貌出現的,大概是沒問題,甚至有的研究認為可以帶來健康上的益處,降低了癌症的機會,也降低心臟疾病的機會。(但因為證據力不夠而無法做出強力推薦。)
這一點在「已經是乳癌患者」的身上也是成立的,一份關於9000位乳癌存活者的研究發現,攝取黃豆類食品降低了乳癌復發的機會(且無論其乳癌有無雌激素受體,或患者是否正在進行荷爾蒙治療)。
然而,如果是吃以黃豆異黃酮做成的蛋白粉、營養補充品,可能就會帶來健康風險,例如近期的研究認為使用異黃酮的營養補充品會增加某種侵襲性較強的乳癌機率。
總之,現在沒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長期以營養品補充異黃酮的安全性和健康效益。站在補充優質蛋白質的角度,想喝豆漿、吃豆腐是可以的;但若想要用異黃酮的營養補充品或蛋白粉來降低癌症機會,就先不建議,小心會有反效果。
吃薯條會增加我罹患癌症的機會嗎?
講到薯條,我們得來認識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有毒的化學物質,有其工業用途,但也常常躲在薯條、洋芋片這些食物裡。丙烯醯胺的出現並不是來自食品包裝導致,也不是自然環境生成的,而是經由高溫烹調後出現的。食物中的果糖、乳糖、葡萄糖等還原糖與游離胺基酸在超過120度的高溫下,會形成丙烯醯胺。而食物中含有較高丙烯醯胺的,就是用高溫油炸、烘烤的食物,像是洋芋片、薯條、薯餅、油條等油炸澱粉食物,另外,麵包、餅乾、杏仁果、咖啡裡面也有丙烯醯胺。
關於丙烯醯胺的致癌性,比較多證據來自於動物實驗證據,目前還關於人類的癌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來看,多數研究認為攝入丙烯醯胺與癌症發生沒有明顯統計學相關性,僅有少部分研究指出攝入的丙烯醯胺過多,或是血中丙烯醯胺濃度較高,會增加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食道癌的機率。目前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質。
雖然目前我們不能強烈肯定由飲食攝入的丙烯醯胺會增加癌症機率,但平常還是要能理解,充分加熱食物來減少致病菌是應該的,但在烹調的時候溫度不宜過高,也不宜讓時間太長,以清蒸、水煮、或微波代替油炸和煎烤,可以減少一些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形成。
本文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文為:喝豆漿、吃薯條,會致癌嗎?圖文懶人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