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百年砲台!基隆-白米甕堡壘,世紀歷史場景再現

聯合新聞網 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

基隆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新設的遊客服務中心剛啟用,除了能「閱讀」砲台歷史,還能拍網美照。砲台區遮陽空間少,夏季時客服中心也提供短暫避暑功能。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左岸山上,俯視海面視野遼闊,還能看到輪船進出港嘴。

砲台據點最早可追溯到西班牙、荷蘭人在台時間,因此傳出舊荷蘭城遺址「傳說」。現今天所見的各項砲台設施,則是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後,日方因應日俄戰爭整備,重新設計興建而成的海岸堡壘。

過去遊覽白米甕砲台,一般人多只是在砲台範圍走走看看,眺望海面。因為公共服務設施有限,停留時間有限。

基隆市文化局今年把砲台軍火庫整修成客服中心,每天上午11點開放參觀。建物採用日治時期常見的芬克式鋼筋構造,木窗、木門及鋼筋上的木質天花板,則是以最初木質構造物為靈感重新設計。文化局同時打造全新公廁,提升遊憩品質。

拉開客服中心厚重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展示桌上「閱讀白米甕砲台」立體字樣,除了供拍網美照,也提醒遊客,可以在裡面好好閱讀白米甕砲台的歷史。

日本軍方構築白米甕砲台,其實是在備戰俄軍威脅。19世紀末甲午戰爭日本打勝後,要求清廷割讓台、澎和遼東半島。俄、法、德後來出面干涉,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並促使日俄交惡。

日本為此與英國聯盟,積極增加沿海守備,防範俄軍來襲,基隆白米甕砲台也為此建置。日俄開戰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因為補給線被截斷,在日、韓間的對馬海峽被擊潰,白米甕砲台未被推上前線。

客服中心內也詳細介紹砲台區各項設施,如砲台形式是4門英國製28口徑8英时加農炮編成一字排開。觀測所中央立有3支混凝土三角基座,供架設測遠機觀測敵情動靜,再透過傳聲筒回報指揮所。

在自來水系統尚未出現的年代,堡壘砲台水源多利用收集雨水逕流。遊客中心外的「貯水池」是白米甕砲台淨水系統的終點,修復過程發現,濾材含括雜土石層、貝殼砂、棕梠葉、卵石等。

通往白米甕砲台有兩條路徑,一是沿光華路37巷上山,車子可通行,但因路很窄,假日常因會車不易造成塞車。文化局建議遊客走路上山,除了走37巷,也可從基隆燈塔旁步道上山。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基隆 閱讀白米甕砲台 古蹟 基隆燈塔 打卡景點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