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上廁所發現出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先看三指標

上廁所切忌看書、玩手遊,降低痔瘡風險。 圖╱123RF
上廁所切忌看書、玩手遊,降低痔瘡風險。 圖╱123RF

痔瘡 出血多為鮮紅色,出血量較多

●痔瘡出血持續一周以上,應進行大腸鏡檢查

●痔瘡不會引起大腸癌 ,大腸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

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量不足、少喝水、少吃蔬菜,加上排便習慣不佳,許多人發生痔瘡問題;倘若生活習慣不良,則易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但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讓人混淆。

出血頻率不高 可能是痔瘡

痔瘡、大腸癌排便出血如何分辨。 資料來源╱陳雨農、糠榮誠 製表╱沈能元
痔瘡、大腸癌排便出血如何分辨。 資料來源╱陳雨農、糠榮誠 製表╱沈能元

醫師表示,便祕後出血量較多、出血頻率不高,可能是痔瘡,不須過度擔心。痔瘡是良性疾病,不會惡化成大腸癌,但若出血症狀逾一周,仍應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利確診。

「痔瘡不會演變成大腸癌,兩者致病原因不同。」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說,痔瘡形成主因,多因長期少吃蔬菜、缺乏運動、少喝水造成便祕,又合併久坐、久站,讓肛門四周靜脈叢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不佳、靜脈曲張,結締組織鬆弛膨出,慢慢出現痔瘡,患者好發年齡為20歲以上。

大腸癌感覺 一直想上廁所

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癌好發原因,常見有家族史或帶有致癌基因,若嗜吃鹽酥雞、熱狗等醃漬或油炸食物,加上長期喝酒,容易使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罹患大腸癌會感覺一直想要上廁所,就是裡急後重的感覺,但痔瘡不會如此。

「痔瘡、大腸癌症狀相似,可以從出血顏色、頻率及出血量多寡等三項指標初步判斷。」陳雨農說,痔瘡出血是因肛門四周靜脈叢破裂造成,常在便祕後或吃完辛辣食物後引發痔瘡出血,血液顏色為鮮紅色,出血量可能較多;大腸癌的出血,可能是糞便帶血,也可能大量出血,血液顏色多為暗紅色或鮮紅色,出血較頻繁,且不管有沒有便祕、吃辣等,都可能一直流血。

痔瘡不會變成大腸癌,但大腸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糠榮誠說,大腸癌糞便帶血症狀為淡淡的血絲,因此一般人並不緊張,但痔瘡出血常是用噴的,會被嚇到。他曾收治一名20多歲男子,主訴有痔瘡問題,且貧血嚴重,他喜歡邊上廁所邊玩手遊,上廁所時間很久,痔瘡症狀時好時壞,沒想到,近日排便時痔瘡不斷噴血,甚至很難止血,不得不就醫接受手術治療。

便血有時太用力 引起肛裂

糠榮誠說,現在許多人只要排便流血就來看醫師,一問之下都是擔心罹患大腸癌,並要求做大腸鏡檢查,但檢查後幾乎都沒有罹癌,很多是痔瘡或大便太用力引起肛裂所致。痔瘡造成長期貧血,嚴重時恐引發心臟問題、影響造血功能,若痔瘡太大,會讓人坐立難安,影響走路、睡覺等生活作息。

「國人排便習慣不佳,痔瘡就醫患者占門診患者約5至6成。」陳雨農提醒,痔瘡出血超過一周或服用痔瘡藥物超過兩周,症狀都沒改善,應進行大腸鏡檢查,進一步鑑別診斷。

每天五蔬果 多喝水多運動

陳雨農說,痔瘡不會引起大腸癌,但要遠離痔瘡,首要改善生活習慣,多運動、每天攝取五份蔬果、喝水2000cc,避免久坐、久站,排便時間不要太久,以減少腹壓;其次是搭配藥物治療,如果症狀未緩解,再進行手術治療。糠榮誠也提醒,上廁所切忌看書、玩手遊,降低痔瘡風險。

預防大腸癌,糠榮誠說,國人飲食西化,並多吃鹽酥雞、熱狗、火腿等醃漬或油炸食物,若再合併飲酒,將增加罹患大腸癌機會,建議少吃加工及合成食物,多吃綠色蔬菜,以防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當有糞便帶血、裡急後重等症狀,不要誤以為是痔瘡,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更多新聞報導

大腸癌 痔瘡 蔬果 熟齡運動 腸胃健康

大熱天容易「易累、水腫」?當心12症狀,可能是心臟衰竭前兆!

當家人患帕金森氏症怎麼辦?了解飲食建議、居家照護6重點

延伸閱讀

肺癌篩檢納入「5癌篩」!5大免費癌症篩檢總整理

健檢害怕照腸胃鏡?醫師解答腸胃鏡常見三誤解!

40歲以上女性注意!女性殺手乳癌、卵巢癌「一招」預知

多喝水、吃蔬果仍便祕?醫:缺乏的其實不是纖維或水分!

相關文章

新型腸病毒比你想的可怕!「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症狀一次看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不是中邪!68歲信徒遶境昏厥,醫揭:遶境「這樣吃」避免體力差昏倒

膽固醇降不下來?醫曝「2成分」保健品:沒效恐傷身

清明氣候多變!外出掃墓必備4招養生,「連假吃太多」改喝1粥品解膩

瘦瘦針容易復胖!醫推「瘦瘦菜」啟動身體代謝,還能抗癌護眼

熱門文章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你家的鍋子=細菌培養皿?不鏽鋼鍋清潔3招必學,遇1狀況快扔掉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