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眼乾舌燥以為是更年期報到?原來是「乾燥症」找上門!

常見口乾舌燥、口水減少、眼睛乾澀、眼睛有異物感、眼淚減少、眨眼疼痛、視物模糊,以及鼻、咽、喉、氣管乾癢等。 圖/freepik
常見口乾舌燥、口水減少、眼睛乾澀、眼睛有異物感、眼淚減少、眨眼疼痛、視物模糊,以及鼻、咽、喉、氣管乾癢等。 圖/freepik

48歲陳小姐沒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幾個月前覺得口咽乾燥,猛喝冰開水仍覺無法解渴。隨著天氣轉涼,她更明顯覺得乾燥,起床睜眼有乾澀、異物感,聲音也變得低沉沙啞,經醫師檢查,確診為乾燥綜合症 ,可多吃甘涼的蔬果、少熬夜來改善。

部立台北醫院中醫 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乾燥綜合症是複雜的自體免疫風濕疾病,好發族群為40至50歲女性,主要表現在外分泌腺體的慢性發炎,常見口乾舌燥、口水減少、眼睛乾澀、眼睛有異物感、眼淚減少、眨眼疼痛、視物模糊,以及鼻、咽、喉、氣管乾癢等。

嚴重時,患者甚至會覺吞嚥疼痛、喉嚨緊緊地作痛,用餐時配水喝才能順利吞嚥,甚至要改吃流質食物如布丁等,才能在較低疼痛感下完成進食。

賴博政說,乾燥綜合症會影響不同的系統,例如皮膚產生丘疹,或骨骼肌肉系統伴有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及小關節炎,當病程進展到後期,常發生腎臟及肺臟受損,約6%至8%的患者有惡性腫瘤。

中醫師賴博政提醒,乾燥症病人或易口乾舌燥、火氣大者,要少熬夜,少吃炸物、燒烤、麻...
中醫師賴博政提醒,乾燥症病人或易口乾舌燥、火氣大者,要少熬夜,少吃炸物、燒烤、麻辣、溫補類食材,薑、蒜、米酒、胡椒、花椒調味的料理也要適量吃,避免症狀加劇。 圖/部立台北醫院提供

中醫將乾燥症歸於「燥痹」的範疇,認為病理是陰液虧損、清竅失養,因人體內局部失於滋潤造成化熱發炎,隨著病程進展,甚至會有「瘀」的現象。現正值秋季,易感燥邪,內外夾雜更容易導致疾病加重。中醫會依照病程發展以滋陰潤燥、補肝益腎、益氣養陰的治療方式改善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

賴博政提醒,乾燥症病人,或是容易口乾舌燥、火氣大的人,更應注意平時起居,需規律作息 、避免熬夜,少吃油炸、燒烤、麻辣、溫補類食材,與大量薑、蒜、米酒、胡椒、花椒調味的料理,可避免症狀加劇。

中醫師賴博政指出,秋季人易感燥邪,內外夾雜更易導致乾燥症狀加重,可以滋陰潤燥、補...
中醫師賴博政指出,秋季人易感燥邪,內外夾雜更易導致乾燥症狀加重,可以滋陰潤燥、補肝益腎、益氣養陰的治療法方改善。 圖/部立台北醫院提供

另外,中醫理論認為甘寒生津,患者可以多食用甘涼的蔬菜,如絲瓜、芹菜、青花菜、菠菜,以及水果類的柑橘、酸梅、西瓜、桑葚等。

若是秋冬季皮膚較為乾澀,可以使用凡士林、乳液,緩解皮膚乾燥。

更多新聞報導

養生 江婉儀 中醫 乾燥綜合症 規律作息 皮膚癢

「骨質疏鬆」如何正確補鈣?每日鈣質攝取量、6類含鈣食物一次看

疫情後運動時間多-牙醫師減重16公斤,三高也正常

延伸閱讀

全台最大古蹟光雕秀!新竹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今晚亮相

菱角節+6社造點-歡迎到台南官田「跟菱在一起」

日本萬名銀髮族實驗:「步幅65公分」是決定長壽關鍵!

爬山、泡溫泉,再吃美食-適合輕旅的台南關子嶺

相關文章

午睡變健康殺手?研究:超過1小時恐增中風、糖尿病風險!

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醫建議65歲女性做骨鬆篩檢,避免5大恐怖後果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節氣雨水到來!養生重點在「這器官」保暖防寒、排除體內濕氣這樣做

痛失手足太傷「心」!研究指出:兄弟姊妹離世,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頻尿、尿急、尿不乾淨?醫師揭密「錯誤的上廁所習慣」讓妳膀胱越來越弱!

熱門文章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