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百科/端午習俗首重避邪?原來是天氣在搞鬼

從各個特色習俗 中除了可以窺見節慶的由來、特殊意涵,也可以發現習俗常常是切合著節慶當下的季節衍伸而來,端午 節習俗就是最好的例子,以下就讓我們來盤點端午習俗。

艾草可當草藥,也可料理用,自然被當作避邪、祛凶的法寶。 圖/freepik

艾草可當草藥,也可料理用,自然被當作避邪、祛凶的法寶。 圖/freepik

掛艾草、菖蒲

農曆五月又稱為「百毒月」,這時候天氣漸漸變熱,蚊蟲孳生導致許多瘟疫和疾病發生,菖蒲生長分布範圍廣、處處可見,且其氣味可驅趕蚊蟲;保庇NOW曾介紹艾草的神奇妙用,過去甚至有句「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俗諺,艾草可當草藥,也可料理用,自然被當作避邪、祛凶的法寶。

所以在「百毒月」初始的端午節也興起了家家戶戶掛上艾草、菖蒲的習俗,除了要驅趕蚊蟲外,最重要的是作為避邪、驅逐瘟疫、防治疾病的象徵。

喝雄黃酒

雄黃其實是一種礦物質,雄黃酒的做法即是將雄黃磨成粉末後泡製成酒,再放置於陽光下曝曬而成。雄黃也算是中藥材的一種,將粉末灑在蚊蟲孳生的地方可抑制蚊蟲繁殖,且古代人認為雄黃「善殺百毒」,因此深信喝了雄黃酒可以避百邪、制蠱毒。

另外,《白蛇傳》中有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後現出原形的橋段,因此古人認為雄黃也可避邪、驅逐惡鬼,因此在端午節時,小朋友不能喝酒父母也會用雄黃酒在臉上寫上大大的「王」字,稱為「點雄黃酒」,作為避邪用。

將屈原投江自盡的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定為端午節,紀念其愛國的高尚情操,並在端午節吃粽...

將屈原投江自盡的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定為端午節,紀念其愛國的高尚情操,並在端午節吃粽子緬懷屈原。

粽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要紀念誰吧?就是愛國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深受楚懷王重用,無奈當秦國不斷向東拓展領土時,屈原諫言楚懷王應該聯合六國一起對抗秦國,不但意見不被採納甚至因此被楚懷王疏遠;就算是後來的楚襄王上位,依舊不甩屈原諫言,更聽信小人讒言將屈原流放汨羅江。

直到後來屈原得知被秦國幽禁的楚懷王過世的消息,屈原難過地抱著石頭投江自盡。村民們知道後想要趕緊將屈原的軀體打撈上岸,希望能幫他保有完整的身軀,因此村中婦女便以粽葉包裹米飯投入江中餵魚蝦,希望魚蝦吃米飯後就不要去啃噬屈原的身軀。從此就將屈原投江自盡的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定為端午節,紀念其愛國的高尚情操,並在端午節吃粽子緬懷屈原。

立蛋

古人相信端午節的正中午陽氣最重,若將雞蛋成功豎立,則該顆雞蛋可吸收天地間陽氣,這樣便可以獲得一年滿滿的好運氣!所以端午節正中午時,許多父母會帶著小朋友一起到戶外立蛋。父母們也可在端午節這天將煮熟的雞蛋放在小孩肚皮上滾一滾,再剝給小孩吃,據說這樣可保佑小孩腸胃健康、免於肚子痛。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端午習俗,還有別忘了「打午時水」這項習俗。此外,端午節也是很好的改運日子。

端午立蛋習俗。 圖/NOWnews資料照

端午立蛋習俗。 圖/NOWnews資料照

本文原文出處轉載自《保庇NOW》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