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若無法留住記憶,但願能留住母親的自信

吳若權 以親身經歷,分享陪病伴老二十年的心得,除了談及照顧者 與被照顧者的情緒管理、學習如何與疾病共處的智慧與善用醫療資源外;也談及生死,帶我們重新修習生命的課題。希望每個人在照顧自家長輩時,以他所犯過的錯誤為戒,不再重蹈覆轍...《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精選閱讀:

記得此刻的美好

如果「保有記憶」與「失去記憶」的結果都一樣,就是要往人生的最後一站走去,誰能說「失去記憶」就是不幸呢?

記憶,即使你一直想操控它,它卻從來就不接受你的擺布。

這曾經是我國中時讀了三年「放牛班」,在學習期間最深刻的體會;而今,在照顧媽媽快要二十年來的陪病歷程中,對此感悟有更豐富的理解。

小時候不懂得讀書方法,光是背幾個簡單的英文單字,都覺得非常困難。經過無數次的考試失敗,測驗成績很差,依然沒有掌握記憶的訣竅。至今,每次聽聞有關「學習記憶課程」的廣告,幾分鐘之內可以熟記多少教科書內容,都還認為那太神奇,簡直不可思議。

長大後,進入社會工作,繁瑣的事情太多,經常忘東忘西,顧此失彼。幸好,漸漸學會使用很多個人自我管理的表格、筆記、工具、甚至3C設備,才能勝任工作上對記憶的需求。

感情路上,對以下這句話,也很熟悉:「忘記我吧!把過去不愉快的事情,都忘記吧!」有時候,是我對別人講;有時候,報應來得很快,換成別人對我講。

一路走來,幾次跌跌撞撞的經驗,直到中年才發現:年輕時要求自己對感情的遺忘,是刻意的,也是不容易的。帶著悲傷與蒼涼的心情轉身,以為從此可以不必面對不想再回顧的人與事。偏偏,我們都知道:愈是刻意想忘掉的,愈是無法忘掉。說要遺忘,其實身不由己。

記憶,即使你一直想操控它,它卻從來就不接受你的擺布。 圖/吳若權 提供

記憶,即使你一直想操控它,它卻從來就不接受你的擺布。 圖/吳若權 提供

忘了我是誰,老年的悲悽

大師李敖曾寫過短詩〈忘了我是誰〉,後來被譜曲,成為傳誦多年的校園民歌:「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裡都是你,忘了我是誰。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時候心裡跳,看過以後眼淚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愛上你,忘了我是誰,忘了我是誰。」

坊間流傳的八卦很多,有一說是李敖根本不是寫給自己心愛的女子。而是他在坐牢時,有一位管理員為他提供報紙,希望李敖可以寫一點東西送給他。於是,在根本與情愛無關的聯想下,寫出這首短詩,靠王海玲甜美的嗓音唱出,感動無數人。

另一個說法是,這是李敖送給胡茵夢的歌。究竟實情為何?只有當事人心裡最清楚。

然而,無論年輕時多麼記憶深刻的美好印象,到老年後就未必還是如此動人了。年輕時的遺忘,看似風花雪月的浪漫;老年後的失智 ,卻是非常嚴肅悲傷的課題。

直到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的議題,不斷出現在媒體版面,我們才開始驚覺:原來到了老年,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遺忘,依然身不由己;記起,卻又談何容易。

即使如此,我們對於記憶,仍舊所知有限。

負責照顧媽媽這幾年來,我對於各種長輩可能會有的慢性疾病,從「驚弓之鳥」到「瞭若指掌」,其實是媽媽犧牲她的健康,幫我繳了學費,歷次陪她就診看病,做過各式各樣的檢查與治療,漸漸弄懂很多疾病的可能徵兆與正確處置。當然,也包括所謂的「失智」。

儘管媽媽中風將近二十年,她很有毅力,持續不斷積極的復健運動,身心保健與體能運動都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但不時有些小毛病,讓身為照顧者的我,難以高枕無憂,不能掉以輕心。

例如:輕微憂鬱、胃潰瘍、腎結石、白內障、睫毛倒插、腦血管小型阻塞……隨時都要做好進出醫院的心理準備。

而且,以上這些徵狀也真的不能拖。多年的居家照護經驗,讓我知道:發現家中長輩身體有微恙,一定要把握「小題大做」的原則,才能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爭取最好的恢復效果。

長輩開始忘東忘西,晚輩就要積極面對

過去這段期間,唯有她偶爾日常性的忘東忘西,我並沒有按照自己所秉持的照顧長輩「小題大做」的原則立刻就醫,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也經常如此,就像出門忘記帶手機、鑰匙,雖不能算是家常便飯,但至少發生健忘的頻繁度、嚴重度,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圖/pexels

圖/pexels

最近一次健忘的經驗比較離奇,讓我當天晚上就幫她上網掛號,預約失智門診的檢查與治療。

那天的情況是,姊姊清晨去傳統市場,買了兩條媽媽最愛的鮮魚,要我過去取回煮魚湯給媽媽吃。

我匆匆往返,回到家還把魚拿給媽媽看,非常重視美食與烹飪的她,仔細端詳檢查,確認無誤。

午後,姊姊打電話回來問媽媽:「我買給您的魚,好吃嗎?」媽媽手握電話聽筒,竟非常疑惑地看著我:「哪來的什麼魚啊?」

當下,真令我頭皮發麻。

讀過小說《明日的記憶》,也看過改編的電影,我能想像失智出現早期徵兆之後,接下來的變化有多麼快,任誰都應接不暇。多年來的陪病經驗,讓許多感傷的畫面,提早在我腦海多愁善感地預演一遍。即使如此,我知道還是必須面對積極現實,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時間若無法留住記憶,但願能留住長輩的自信

幾天之後,我和媽媽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其中有一項長達四十分鐘的測驗,病患和家屬必須分開進行。

隨後由醫師為我們做詳細的解說,我才知道:有些關於年長者的智力發生問題,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並非就是所謂的失智。

而真正的失智,不只是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失去記憶而已,還包括:圖像、語言、計算、理解、邏輯、方位、空間等認知能力。

《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 圖/遠流出版社 提供

《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 圖/遠流出版社 提供

以該項測驗的結果而言,媽媽的狀態暫時還不到需要用藥的程度,但若從現在開始留意,並做些居家動腦練習,可以延緩失智的發生或繼續惡化。

結束檢查,離開醫院的時候,媽媽露出自信的笑容,對我炫耀說:「我就跟你講,我的頭腦還好得很咧!」隨後陸續提起幾件陳年往事,得意洋洋。

其實我知道她所記得的,都是特定的幾件事,其他不久前發生的某些事,即使經過提示,她卻怎樣都想不起來。

我心疼地看著她,多麼希望時間可以停在此刻。或許,無法留著她對每一件事情的記憶,但至少留著她對某些事情的自信。

本文摘自《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遠流出版

|更多關於照顧者故事...

總是擔心老後的健康、理財與生活嗎?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讓你雙週獲得一封退休準備精華好文>>>點選訂閱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