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政治立場不同怎麼辦?這樣說話才不會傷和氣!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因為無心脫口而出的話,造成家人朋友的陰影? 但說出的話竟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難以收回。 韓國資深溝通 培訓師朴民榮透過情境案例提供實用方法,讓語言不再是傷人的方式,而是療癒、修復彼此關係的管道。

秀日在過節的時候回家拜見父母,卻跟父親大吵了一架。 回家時他看見將近七十歲的父親很專注地滑手機,覺得神奇,進而問了父親:「您在看什麼? 」正在看YouTube的父親回了一句:「一起看吧! 」於是開啟兩人之間的對話:

《抱歉,當時不該這樣對你說》 圖/平安文化

《抱歉,當時不該這樣對你說》 圖/平安文化

「你看他,我就知道他一定是騙子。 」

「我都聽說了,那傢伙其實是……」

「這些都是片面消息,另有真相。 」

「這兩個偷偷聯手,再這樣下去,國家會被搞垮。 」

「這國家不正常,你也小心一點。 」

秀日覺得父親講的一點都不對。 那個YouTube頻道的影片似乎是斷章取義,秀日不認輸,反駁父親的說詞:

「父親,您為什麼要看這個? 您不知道YouTube影片都是假新聞嗎? 穿○○○色等於這個人支持○○黨,這像話嗎? 只有判斷力不足的老人才會相信,而且有什麼證據說這個人是騙子? 別看這種『腦補』影片,這些話傳出去,會被人罵○○○! 」

「你說什麼? 你又有多懂了? 」

談論政治話題的困難點

YouTube的影響力有多大? 報導顯示:韓國的YouTube頻道中廣告收益第一名的「Boram Tube」,推測一個月賺進四十億韓圜的收益。 而MBC工會於二○一九年表示:「MBC一天的廣告收入是一億四千萬韓圜。 一個聘雇一千七百名員工的無線電視臺和六歲的小女孩李寶藍的YouTube頻道賺進的廣告收入差不多,這已不再是MBC的經營危機,更攸關了MBC的生存。 」 無法置信,區區一個YouTube頻道的月收入竟然跟大電視台不相上下。 如今,無線電視台已經不再具有獨占權及光環,應尋求對策以應對外部的變化。

日常生活裡常出現的衝突情形,最容易起口角爭執的對象是誰?答案是「具有利害關係的人...

日常生活裡常出現的衝突情形,最容易起口角爭執的對象是誰?答案是「具有利害關係的人」和「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圖/pixabay

日常生活裡常出現的衝突情形,最容易起口角爭執的對象是誰? 答案是「具有利害關係的人」和「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也因此,與那些透過學習或讀書認識的同學朋友,才能維持和平與長久的往來。 然而,父母與成人子女的利害關係就很複雜。 因為會互相支援彼此的經濟,因此在財務上的利害關係就比較深厚了。 也由於較晚就業或晚婚,子女與父母同住的時間變長,相對之下,父母給予子女經濟支援的時間就會拉得更長。 某些家庭「政治立場」完全不同,某些家庭則是相同的,不過更多數的家庭彼此不知道對方的政治立場。 倘若將各自的政治立場浮出水面,很有可能造成家庭革命。

確認偏誤:只聽想聽的

YouTube早已潛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其中最認真觀看YouTube影片的觀眾年齡群為五十歲以上。 智慧型手機程式數據分析業者WiseApp分析去年二○一九年的智慧型手機擁有者的使用情形,得出的結果是五十歲以上的擁有者使用時間最長,他們一個月觀看YouTube的時間,加起來超過101億分鐘。 於是,YouTube成為中老年層的最愛,理由為何? 首先,透過YouTube能夠觀看一些電視裡無法看見的新聞與資訊。 「想要隨時看羅勳兒(韓國演歌男歌手)的表演,透過YouTube可以做得到,電視卻不行。 」

YouTube包含過去的回憶及真實生活故事,成為中老年人消磨時間的最佳利器。 此外,這些人喜歡看政治、社會議題相關的新聞,而因為YouTube上有許多與自己政治色彩相同的影片,他們就更願意花時間在這上面。 根據情報通信政策研究院的分析結果指出:年齡層越高,越喜歡觀看時事型的YouTube頻道。

YouTube的散播力而衍生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確認偏誤」的現象嚴重化。 確認偏誤係指人們偏愛與自我態度一致的資訊,造成「只看我想看的」與選擇性觀看的現象發生。 另外,YouTube會根據使用者觀看的喜好推薦影片,觀看者僅看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促使擴大確認偏誤的現象。 有一句成語是「盲人摸象」,譬喻人不看整體的問題狀況,僅聽一面說詞就下定論。 摸過大象的視障人士們將大象粗糙的身形譬喻為大型蘿蔔;碰到大象的一根骨頭就說牠和自己一樣高或一樣胖,將自己感受到的局部視為全部。 YouTube影片同樣未經事實調查,無差別散播假新聞,導致世代的衝突越來越多。

人們偏愛與自我態度一致的資訊,造成「只看我想看的」與選擇性觀看的現象發生。 圖/...

人們偏愛與自我態度一致的資訊,造成「只看我想看的」與選擇性觀看的現象發生。 圖/pixabay

尊重再尊重

政治色彩對立之外,三四十歲的子女與六七十歲的父母,還有哪個部分無法找到平衡點? 最明顯反應出兩世代價值觀對立的問題是「結婚」。 六十歲以上的父母認為「年紀到了就應該結婚生子」,但成人子女世代不認為結婚是最重要的。

二三十歲的成人,十名中就有六名認為「結婚生子為非必須」,對於結婚的看法有極大的變化,但父母輩對於不結婚仍抱持負面的印象,兩者必然產生衝突。 另一個問題是「經濟」。 父母輩的生活是勤勞簡樸、誠實忍耐,從單房到一棟房,人生才是完美;然而現在子女的世代卻是花錢如流水。 父母輩認為存錢買下一棟房才能結婚;但年輕一輩的想法是享受當下,「為自己」花錢。

很有趣的是,各年齡層對於「最嚴重的衝突」的認知不同。 根據韓國非營利組織「公眾視野(Public View)」的輿論調查結果,二三十歲男女之間認為性別衝突最為嚴重;五十歲的中年層是貧富衝突;六十歲以上的老年層則認為地區性的理念衝突最為嚴重。

所以,與父母說話時完全不能提敏感的政治議題嗎? 假設雙方政治立場不同,建議不要主動提及,若繞在相關話題上太久,雙方都各有主張並試圖說服對方的話,容易引起爭論,互相傷害彼此。 萬一父母先提及相關話題,靜靜聽他們說,再轉換話題也是不錯的方法,如:「對了,父親,最近小叔過得如何? 」、「對了,父親,我前幾天在公司發生了這種事。 」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此外,尊重彼此的政治立場。 你喜歡喝咖啡嗎? 喜歡喝啤酒嗎? 還是喜歡紅酒或燒酒呢?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政治立場同樣也是一種喜好,不能評斷誰好誰壞,況且喜歡喝咖啡的人不一定懂咖啡原豆和出產地。 即使想告訴對方:「你還不懂這世界,你的政治立場是錯的。 」拜託,千萬要忍住,當對方聽到「錯」的瞬間,於人的本能,聽起來像是遭人看低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不同」跟「錯的」差很大,至少大腦明白這件事,然而遇到實際狀況與自己所想的不同時,我們會感到不悅、不安,想要改正,這是人最誠實的內心。

思考一下,你有信心改變父母的政治立場嗎? 假設真的可以,對你有什麼好處嗎? 反之,如果不可以,你會失去什麼嗎? 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與我不同的想法」? 思考後便能自我反省。 他的想法是他的,放寬心看待它吧!

本文摘自《抱歉,當時不該這樣對你說》平安文化2021/06/28出版

延伸閱讀

節稅的布局/想買房送女兒當嫁妝,這樣給免被扣贈與稅!

長輩講嘸聽?家人談錢要用心理學

活到老住更好 -「大坪數2房宅」退休作息更需要空間

守住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安養信託讓照護者得以喘息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