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父母都失智,我會不會有遺傳風險?隨時注意這些「非老化」行為

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 圖╱123RF
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 圖╱123RF

●兩親人患失智症 ,罹病機率為一般人三倍
●非單一原因造成,生活習慣不良也會引起
●憂鬱引發假性失智,最後恐演變成真失智

70歲父親被診斷罹患失智症,上一代的爺爺也是失智症患者,正值中壯年的林先生很憂心是否會遺傳?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 表示,若家族有兩位以上親人患有失智症,罹患機率是一般人三倍,但民眾不必太過擔心,得到失智症並非單一原因,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心理健康,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即便有風險 健康生活更重要

失智症是大腦非正常退化的疾病,分別有阿茲海默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和額顳葉型失智症等類型,其中,阿茲海默症與遺傳有關,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即描述女主角罹患早發性遺傳的阿茲海默症。江俊宜說,家族有失智症病史,的確有較高罹病機率,但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會走到生病階段。

江俊宜指出,雖然有遺傳風險令人擔憂,但有些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格外提高警覺,藉由規律運動、定量飲食來預防發病,反而改善了三高問題。

罹患失智症也可能是受到長期後天環境的影響,導致腦部不斷累積β類澱粉蛋白斑塊,進而造成健康的神經元受損,出現記憶衰退、語言能力衰弱、空間認知及理解力下降等症狀。

早期發現早治療 能延緩惡化

非正常老化的失智警訊  圖/聯合報提供
非正常老化的失智警訊 圖/聯合報提供

失智症不是急性的疾病,病程可能短至2年,也可能長達20年之久,無法治癒是患者最害怕的事,其失能和精神行為也造成照顧者的壓力。江俊宜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增加患者獨立自主的能力、找回生活品質。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健檢,包含大腦影像檢查,幫助發現早期失智症。

失智症狀出現前的15至20年,β類澱粉蛋白斑塊就開始逐漸形成,應及早避開菸酒、肥胖、三高、熬夜等危險因子,並控制腦部創傷。江俊宜強調,運動能維持肌肉量、增強心肺功能,是目前已被證實能預防及延緩失智惡化的重要關鍵,加上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地中海飲食,就能減少失智風險。

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有家族失智症病史,要加強後天的預防措...
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有家族失智症病史,要加強後天的預防措施。 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更多新聞報導

失智症 老化速度 活化大腦 阿茲海默症 江俊宜

睡醒動不了、吸不到空氣…以為是「鬼壓床」其實是睡眠「癱瘓」!

確診後容易「燥熱」?中醫:趁「入秋」養陰斂氣!

延伸閱讀

中元普渡祭拜不忘顧腸胃健康! 供品保存、食用叮嚀看這邊

影音/這不是「病」但發作起來要人命!快看自己有沒有代謝症候群

中元普渡/最佳轉運年!命理師開運撇步:蘋果與啤酒

授「健走仗運動法」防老後失智,走路就對了!

相關文章

螞蟻人有救了!醫分享「4種天然糖」降低腸躁症、敗血症風險!

我沒抽菸,為何得肺癌?胸腔名醫驚曝:2飲食習慣=癌細胞溫床

熱到快曬乾!節氣大暑一到腸胃出狀況、元氣大傷怎麼辦?中醫授保養祕訣

私密處有異物感…竟是子宮掉下來!4種熟齡女性當心「子宮脫垂」

睡超過O小時,失智風險狂飆!醫:大腦「3功能」恐加速退化

嘴巴破不一定是上火!3種嘴破症狀比一比「這病毒」發作傳染力最強

熱門文章

家庭主婦金頭腦!用老公薪水滾出破億身家:「3投資觀念」幫大忙

桃園機場免費隱藏設施解密:候機不無聊,還能洗澡、按摩、健身、看電影!

避免失眠危機!睡前親密一下更好睡?沒對象可用1招助眠

長照3.0明年上路!9月新增「4項服務」:外籍看護、交通接送...一次看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