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別讓老年生活,蹲下去就站不起來!

退化性關節炎 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圖/freepik

「退化性膝關節炎初期,患者在蹲下去、站起來的過程中,膝蓋會發生聲響,或彎曲到某些角度時感到疼痛。患者會覺得走路變得較吃力,可能走20幾分鐘就會感到膝蓋不舒服,且會漸漸縮短到走10分鐘、5分鐘就會感到疼痛。另一種常見的症狀是在久坐之後,突然要站起來的瞬間覺得疼痛,」楊志鴻醫師說,「到最後連上下樓梯都很困難,日常活動很不方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從患者走進診間的步態,膝蓋變形的狀況,大概可以推測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圖/...

從患者走進診間的步態,膝蓋變形的狀況,大概可以推測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圖/照護線上

臨床上會將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幾級:

第零級:健康的關節,軟骨完整。

第一級:有輕微骨刺形成,軟骨完整,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疼痛或不適。

第二級:骨刺較明顯,軟骨仍完整。患者在長時間行走後會感到疼痛,或在一段時間不活動後會感到僵硬。

第三級:軟骨明顯受損,關節間距開始變窄。患者在走路、彎曲膝蓋時會感到疼痛。

第四級:軟骨嚴重耗損,關節間距狹窄,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

「從患者走進診間的步態,膝蓋變形的狀況,大概可以推測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楊志鴻醫師說,「醫師會根據退化性關節炎的分級,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這樣做

楊志鴻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在第二級以前,會建議加強下肢的肌力、維持理想體重,其中股四頭肌是穩定膝關節最主要的肌肉,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一些容易讓膝蓋受傷的動作,例如跪姿、久蹲、久站。

「很多人會因為還能走路就不太在意,但是等到疼痛的時候才要去訓練肌力,就得花費更多時間。」楊志鴻醫師說,「我們都會解釋清楚,希望患者好好配合,就不用常常跑醫院。」

當退化性關節炎進展到第三級,就需要藥物介入,除了股四頭肌的訓練、避免傷害關節的姿勢之外,可能使用口服藥、關節注射等方式來改善患者的不適。

進展到第四級時,治療方法就漸漸偏向手術,可考慮用關節鏡進到關節腔內檢查、清創、沖洗,至於關節磨損嚴重的患者只好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很多人會因為還能走路就不太在意,但是等到疼痛的時候才要去訓練肌力,就得花費更多時...

很多人會因為還能走路就不太在意,但是等到疼痛的時候才要去訓練肌力,就得花費更多時間。 圖/照護線上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進化

近年來人工膝關節 置換手術的發展已相當成熟,楊志鴻醫師說,包括手術觀念、人工關節的設計與材質、手術過程中的輔助工具等,皆有長足進步,讓術後的效果大大改善,例如術後疼痛、傷口大小、對軟組織的保護、膝關節活動角度、復原時間等。

「二十年前,我們替患者換人工膝關節,隔天去查房的時候,病人經常痛到不願意講話,還會抱怨被騙了!」楊志鴻醫師分享,「現在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訴病人,術後疼痛已經減輕到以前的50%以下,不管是換單側,或換雙側膝關節的病人,大部分會說傷口有一點痛,但是還可以忍受,患者一般可以在五天內出院。術後恢復到正常膝蓋活動角度的時間,也大幅縮短。」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可能出現血栓、感染等併發症,患者要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以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人工膝關節有三個主要結構,分別植入在股骨、脛骨、髕骨。 圖/照護線上

人工膝關節有三個主要結構,分別植入在股骨、脛骨、髕骨。 圖/照護線上

人工膝關節有三個主要結構,分別植入在股骨、脛骨、髕骨。「考量到人體工學,現在有的股骨植入物會設計成多曲率,相較於單曲率,膝蓋從彎曲到伸直的過程能夠較為省力。」楊志鴻醫師解釋,「有的髕骨植入物也有助於減少髕骨偏移,走路較不會出現喀喀聲。」

每個人的腳型都有些許不同,為了提升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滿意度,手術中的輔助工具會利用多個定位點提升精確度,如果在術中能替患者挑選合適的尺寸與角度,術後病人會覺得跟原來的腳型差不多,走起來很自然,類似原來的步態,能提早恢復他原來的活動。楊志鴻醫師說,「人工膝關節的尺寸越齊全,越有助醫師達到精準手術,提升患者術後的滿意度。」

以前換人工膝關節都會建議病人要減少活動量,避免人工膝關節的墊片太早磨壞,但是現在的墊片皆使用超耐磨材質,所以術後病人可以維持溫和的運動,如走路、游泳,但要避免蹲下、跳躍、賽跑。

「我母親在十幾年前膝蓋的狀況就很差,下樓梯都需要側著身走,否則就會痛到軟腳,讓她很擔心跌倒。直到我幫她換了雙側的全人工膝關節,才改善症狀。」楊志鴻醫師分享,「她現在一天可以走一萬步呢!」

人工膝關節術後保養這樣做

經過多年發展,人工膝關節的手術、設計、材質、輔助工具已相當進化,讓治療成果提升許多。楊志鴻醫師提醒,換完人工膝關節後,應避免提重物、不可猛烈撞擊。請避免半蹲、跪姿、久坐、久站、盤腿、翹腳、或頻繁上下樓梯。

居家環境應有充足照明、裝置扶手及防滑設施、地板不要堆放雜物,以減少跌倒意外。如果需要接受牙科處置、內視鏡檢查、心導管等檢查或治療時,請事先告知醫師。膝蓋若出現紅、腫、熱、痛、滲液、異音,務必立刻回診喔!

本文轉載自《照護線上》

橘世代推薦專區↘↘↘

延伸閱讀

為健康把關/日本石黑醫生:連外科醫師都不知道的「腸道價值」

40多歲罹患攝護腺癌-醫師驚訝:早了10多年

「主動脈瘤」腫大有多嚴重?醫:平時沒感覺,一破就要命!

天氣忽冷忽熱,家中長輩血壓狂飆!吃藥也沒效?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