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大師李吉仁 第三人生為教育找新路

去年剛從台大國企系退休、前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現在有個新的職稱——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從第一學府教授轉身投入偏鄉國中小的學校營運。曾協助許多企業轉型發展的策略大師,到了國民教育現場會擦出什麼火花?

台大教授李吉仁卸下教職退休後,轉身投入偏鄉教育。記者季相儒/攝影

台大教授李吉仁卸下教職退休後,轉身投入偏鄉教育。記者季相儒/攝影

接受新挑戰 要「助跑」準備

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是方新舟,過去10年,方新舟因為進台大EMBA念書,成為李吉仁的學生,開啟了李吉仁「關注教育不平等議題」的窗。

2013年,關心偏鄉教育 的方新舟辦了「偏鄉課輔領導人成長營」,這是李吉仁偏鄉教育的啟蒙,他因此認識了很多非教育系統卻投入補教育破網的教會牧師、社區工作者,深受感動。「我那時對教育的脈絡不那麼理解,只是認為社經的弱勢造成孩子的學習無法銜接,卻沒有察覺,最大的問題在教育現場;如果教育現場把孩子照顧好了,不會有這麼多孩子需要課輔。」李吉仁回想。

後來誠致教育基金會引入美國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系統,並依據台灣教育情境調整成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實驗教育,目前全台有6所KIST學校,是國內公辦民營學校的最大系統。

2019年,方新舟又找李吉仁,希望他能接下誠致基金會。在那之前,李吉仁已在規畫退休生活,投入偏鄉教育並不在規畫內。

面對生命裡的機會和選擇,李吉仁從來不是個要算清楚才願意投入的人,但他也不憑直覺做決定,他會問三個問題:這件事是該做的嗎?是我能做的嗎?我做會比其他人做好嗎?

李吉仁這幾年都是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第三個問題,李吉仁對中小學教育是陌生的,但若是辦學校要做學校管理與領導,那就是專業可及。所以李吉仁答應了,但他告訴方新舟,「給我一點助跑空間」,去年2月先任副董事長投入基金會工作,2022年才正式「接棒」當董事長。

誠致教育基金會

創立於2010年,於2012年推出「均一教育平台」,為國內最多人使用的中小學免費線上教學平台,有超過200萬的註冊使用者。2018年,誠致教育基金會開始將幾所偏鄉小校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到2020年共有6間公辦民營學校,是國內開辦公辦民營學校的最大系統。

策略助力 「老師不再是孤鳥」

李吉仁過去常以顧問形式陪伴企業變革成長,這一年接下基金會,策略大師將畢生專業用來發展誠致的組織策略。李吉仁和同事討論:「我們要產生什麼改變?用什麼方法讓改變發生?」他將原本誠致就在做的事化為更容易溝通的架構、畫出清楚的戰略布局,提出三年計畫。

戰略布局確立後,接著是組織管理與人才發展。他將KIST的老師、校長的樣貌勾勒出來,每個老師、主任、校長都要根據這樣的樣貌寫「個人發展計畫」——在組織的期待下,未來工作要改善什麼?增能什麼?「讓老師不再是孤鳥。」李吉仁說明,主任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校長協助主任、基金會協助校長,組織內人才的專業提升是有方法路徑的。

透過實驗教育 翻轉不平等

雖然誠致教育基金會已是國內最大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系統,但是全台百人以下小學就超過1000所,6所學校實在是杯水車薪,想要促成的改變有限,而且辦學校的資金龐大,一校6年要6000萬,即便募到財源,和縣市政府交涉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李吉仁堅信,教育不平等需要用系統性的方法解決,既然無法辦太多公辦民營學校,基金會就改變策略,和目前83所公辦公營學校談合作,當學校認同其理念,誠致就會輸出教育模組,包含教學方法和師訓,「就是KIST學校從『直營』到『加盟』的概念」,李吉仁提出的三年計畫內,未來三年透過公辦公營學校的加盟,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學校將會成為15~20間學校的體系。

李吉仁的退休人生,為2013年初入偏鄉教育現場的困惑與感動找到施力點,他在國民教育現場展開了新的學習,也為國中小教育老店,注入新的工作方法。

李吉仁在退休前,就已規畫好要做哪些事。記者季相儒/攝影

李吉仁在退休前,就已規畫好要做哪些事。記者季相儒/攝影

退休想做的事 2年前就想好

2020年1月,李吉仁從台大國企系退休,這一年來,身影仍常穿梭在台大校園,接受採訪那天,李吉仁走路快、回答提問時思路清晰、用語精準,絲毫不見退休人士的悠逸。「老師退休後時間有比較多嗎?」李吉仁想了幾秒笑了:「沒有,更忙啊,但是心情不一樣了,可做的事更自由了。」

李吉仁在2018年時就計畫2020年退休,希望給自己10年時間,投入沒做過但想做的事。那時規畫兩件事:一是有更多時間運動;第二是發展高階管理人才的培訓教育。

李吉仁認為,台灣的企業變革急需高階管理者有新視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來念EMBA,」於是他退休前在台大成立了一間顧問公司,為企業做高階管理人才培訓,簡而言之就是「把EMBA搬到企業。」

第三件事接棒誠致教育基金會,則是意料之外,但也因此讓李吉仁認識更多社創組織,看見非營利組織不易培養人才的困境。

對於退休,李吉仁早有規畫也很有策略,在投入「退休的第一個10年」的同時,他已在為退休的第二個10年做準備,想著如何傳承,他希望未來三、五年間,無論是企業高階主管的人才培訓,或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核心工作,都可以慢慢交棒給年輕人。

誠致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前排右)是矽谷創業家,也是台灣翻轉教育推手。圖/誠致教育...

誠致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前排右)是矽谷創業家,也是台灣翻轉教育推手。圖/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

運動是對人生負責

「跑步是上天在我50歲之後給我最好的一項禮物。」李吉仁52歲開始跑步,60歲時,完成全馬的時間比52歲時快了2小時,「年齡愈大、運動能力愈差,是種迷思,the best is yet come!」李吉仁發現人的潛能超乎想像,只要用對方法練習、不要受傷,運動會拓展身體的可能性。

李吉仁10年前開始跑步只是為嘗試新事物,但是這10年來,父母相繼離世,讓他運動有更多體認。他認為,運動是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人生的「必須」而非「外加」。李吉仁的父母長壽,父親99歲、母親97歲才離世,「但媽媽80幾歲就失智,失智到離世的時間超過10年,我太太非常辛苦。」他體驗到運動對身體的永續的重要性,讓身體不至於提早衰退,也會減少生命末期的臥床時間。

在李吉仁開始跑步、投入鐵人三項後,太太也加入運動行列,透過每周3~4次的瑜伽課改善了長期的肌力不足,最近也開始跑步、游泳、重訓。

李吉仁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橘世代朋友,至少找一個喜歡的運動,並加入運動社群,不但可以結交喜好相同的夥伴一起運動,更有各式賽程、如何準備比賽等資訊,不妨用比賽作為運動目標,運動就會自然而然進到生活裡。

延伸閱讀

不設退休年齡,認真工作也認真玩

放慢節奏 專業經理人楊啟新學習過生活

父親一雙鞋 張慶光創立銀髮族專賣店 推廣老後自立

王偉忠的空巢期「補課」 人生像騎馬 半減卻才跑得久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