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如果你賠得起,就勇於冒險。」-9個習慣培養富有的能力

談到夢想,很多人都希望能早日財富自由、早日退休不工作、致富成為有錢人,在實踐的路上,除了努力工作、投資理財 、協槓人生等,還有其他方法嗎?知名作家吳淡如 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中提到,富有是一種可培養的能力,她特別整理出「9個習慣」影響你成為富有或貧窮的結果,一起來看看她怎麼說。

圖/吳淡如粉絲專業

圖/吳淡如粉絲專業

習慣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好的生活習慣,代表你在健康方面比較不需要讓人擔心,像是運動就是一個好習慣。維持健康,就能省下醫療花費,這是最好的節省行為。

習慣2:定義夢想,並提高行動力

吳淡如認為,夢想未必要偉大,夢想並不是「目標」,是你活著的動力和意義。她分享,她的夢想很微小,就是把自己活得好一點,而且隨著年齡進展,人生仍有新樂趣、新學習、新期望。不管年紀多大,提升自己都是必要的,人雖然想活得舒服,但原地踏步可能會讓你愈活愈不舒服。

習慣3:規律性固定充實知識

現代人在科技的協助下,有愈來愈多管道可以充實知識,包括線上課程、電子書、Podcast,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開始學習。而且有每天固定學習習慣的人,通常在時間管理上會比較有效率,那代表生活也會比較有規律。

每天讓自己多成長一點,投資在學習上也能創造複利效果,吳淡如相信「追求夢想會孳生利息」,不只在理財上會創造「複利」,能使你懂得讓財富自由;學習也是同樣道理。

習慣4:和正向的人做朋友

吳淡如發現,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自己不可能跟每個人都當朋友。如果要活得愉快,就要跟正向的人做朋友;會帶給你負面能量的人,那就斷捨離 ,至少你不會因為跟人溝通而感到沮喪。

溝通本來就應該是愉快的,不必跟讓你不舒服的人來往。就算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是親人,說真的也不必一直「相濡以沫」,保持點距離,人生更寬闊,不常相見彼此不會愁苦那麼多。

習慣5:存下收入的2成

坐吃山空是很可怕的事,為了避免這樣的慘劇,從年輕時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吳淡如常對沒有積蓄的人說:「存10% 總可以吧?」老實說,存10% 還是有點少,應該賺的錢愈多,比例要跟著提高。

比如月入3 萬元時,也許只能存3,000 元;但是如果有斜槓收入達月入6 萬元,且只需扶養自己,應該存3 萬元,因為你並不必因收入變多而膨脹消費金額,這樣才能存下第一桶金。

吳淡如提醒,不要輕易變成「暴發戶」,所謂暴發戶不是指錢多的人,而是指隨著收入膨脹,就開始任意花錢的人。最應該培養的重點不是數字,而是「先存錢 再消費」這樣的習慣。

習慣6: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但是,只要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管再忙都會覺得充實。因為你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是自己人生的目標。但很多人對自己沒有期許,只會迎合別人的期待。這樣的人一樣很忙,但只是忙著為別人創造價值,自己並沒有成就感。

比如:爸媽希望子女考公務員,因為有退休金。問題在於:你真能樂在工作中嗎?如果你能樂在其中,就能得到成就感,那就是一個「你喜歡的工作」。做一個會使你眼睛發亮、不計較工時的工作,才是人生樂事。

習慣7:培養消除負面情緒 的能力

生活中會被很多事情激怒,像是網路酸民的一句話,或是開車時後方莫名而來的巨大喇叭聲,都會很有效率的創造負面情緒。即便絕大多數讓我們不高興的偶發事件帶來的影響不大,但如果不放開這些情緒的糾纏,它就會成為你人生的沉沒成本。

如果再不斷地累積這些沉沒成本,就會把自己變成一臺「昨日垃圾處理機」,那麼你還有能量去追求目標嗎?

習慣8:如果你賠得起,就勇於冒險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條可以不冒任何財務風險就能致富的路,那100% 是詐騙集團。風險無所不在,就算你買的是ETF 或是護國神山像台積電,都沒有人可以保證你一定獲利。老話一句:「投資一定有風險」。

然而,也不要在毫無知識的狀態下就去冒險,沒有降落傘,跳下懸崖只會粉身碎骨,冒險前必須計算:你賠得起嗎?不少人在年輕時勇於創業,正因:「反正本來也一無所有。」這是個好理由,如果你非得確定無風險才願意行動,那你會錯過很多的機會。

習慣9:習慣超越自己

很多人都因為比較心態而苦,不自主地會與他人比較。其實不必找那些假想敵。為什麼你不跟自己比較呢?計較自己有沒有比昨天多成長一些,要比你忙著去打聽同學的薪水行情還有朋友住什麼房、開什麼車?對自己的致富體質更有幫助。

吳淡如相信「往對的方向努力就會有成果」,她鼓勵大家應該盡其所能地過著充實人生。儘管真實人生的奮鬥過程常常是痛並快樂著,但你會為努力過的一切佩服自己。請相信真正的富人都是努力過的,而不是銜著金湯匙出身的。

《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 圖/時報出版

《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 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時報出版

│更多精選推薦↓↓↓

延伸閱讀

影音/喝咖啡、吃素、服用胃藥易導致骨鬆?骨科醫生破解迷思還教你正確補鈣

2022台東金針花開了!呼籲:上山別導航,交通管制措施看這裡

授「健走仗運動法」防老後失智,走路就對了!

乳癌術後肩關節卡卡、伸不直?醫:有三情況應盡早復健治療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