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特徵」最容易遭金融剝削!專家:6招自保+30天黃金救援期

一早,我們來到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辦公室,她正低頭批閱公文,桌上堆了三大落的紅頭文件,她在昏黃的燈光下專注閱讀,卻也不自覺地喃喃自語,「這個保險員怎麼會做這樣的規劃?」

金融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的桌上擺滿等待評議的金融商品爭議案。 圖/潘俊宏 攝影

金融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的桌上擺滿等待評議的金融商品爭議案。 圖/潘俊宏 攝影

年輕的洪令家,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法學博士,今年2月以前,她還在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書。她的專長是公司法、證交法,但近年特別關注「高齡金融剝削 」議題。她說,過去做學術研究,就是看文獻、分析統計,等到她來評議中心,實際接觸到受害者,才讓她知道,什麼叫做斑斑血淚。

「還沒來評議中心前,我以為大多數的受害者,是社經地位不高的弱勢者,但每天接觸案情,才發現,高齡金融剝削無所不在,跟社經地位、學歷,沒什麼關係!」在洪令家接觸的個案裡,有目不識丁的農夫,有退休的大學教授、醫院副院長,在高齡金融剝削議題前,似乎人人平等。

若非要說出個共同特徵,她說,可能就是高齡、退休、有固定收入者,最容易成為被剝削的肥羊。

洪令家解釋,台灣是是瞬間變老的國家,大批的退休族在遠離職場後,跟社會互動下降,加上年齡更長,認知能力退化,手上又有退休金,很容易遇到金融剝削。剝削者,有時是陌生人的詐騙,但更多時候,剝削老人家的,往往是熟人,像是子女、親戚,或是長期往來的理專或保險業務員。

她說,大部分的案子,還是跟金融機構的不當招攬,或是違反KYC(了解你的客戶)有關,比如,她曾看過,有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家,短短幾年內,買了三十幾張保單,有的保單竟然要繳到20年。或者在業務員慫恿下,有老人家不停解舊換新買保單,兩、三年內就解了好幾輪。另外還有要長輩月繳5萬元,一年要繳到60萬保費的投資型保單。

每回看到這些評議案,洪令家總會狐疑:「七、八十歲的老人家,真的需要這麼多的保單嗎?」「就算是一般人,也負擔不起每月5萬元保費吧?」但這些情節類似的案件,卻是在評議中心每天上演。去年,全球股市因疫情大幅震盪,評議中心收到了破萬件申訴案,其中有3,119件進入評議,雙創歷史新高。

評議中心專職、有法律背景的評議員一共有20位,每個人身上平均揹了四、五十件的評議案,每三個月就要「結案」一次,去年清了2,800多件案子,「他們有一半的人是律師,這邊待遇這普通,若不是特別有服務的心,實在很難熬,不過,常常也是因為他們多打了幾通電話,受害人才能扭轉案情。」

30天的黃金救援時機

洪令家說,很多被害者起初都是沒有「被害者意識」的,甚至在爭議發生後,銀行、保險公司所提供的錄音錄影畫面裡,也都看見或聽見被害者說清楚、明白自己買了什麼。往往要等到,自己有一天發現根本負擔不了一個月5萬元保費,或者被子女發現情況不對,才會來到評議中心。

一般而言,進到評議中心的金融商品爭議案,不會一下子就進入評議員評議程序,而是評議中心收件後,發回各金融機構,看看當事人與銀行或保險公司能不能和解,「這是黃金救援30天,」洪令家指出,「有一半的爭議案,會在這階段就解決。」

她說,台灣還是有很多正派經營、有消費者保護意識的銀行或保險公司,在發覺客戶其實並無購買意願,而在自己的流程,也的確存有瑕疵,會願意與客戶協商,或解約。如果雙方和解無效,就會真正進入評議程序。

洪令家坦言,評議案件的難處就是「還原當下」,但一般說來,狀況愈早發現愈容易處理,證據愈多也愈好。比如消費者保留了當時與業務員的對話截圖,對方說了什麼?給了什麼承諾?甚至提出當時的商品廣告單,都有助評議案行進。

狀況愈早發現愈容易處理,證據愈多也愈好。 製作/深度內容中心

狀況愈早發現愈容易處理,證據愈多也愈好。 製作/深度內容中心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一張圖就可以自製消毒水!重點「三步驟+關鍵15分鐘」

手中保單好多張 「確診」能派上用場嗎?

長輩驟逝引發分產糾紛!遺囑怎麼寫才有效?

疫情下的保障!「還本型」醫療險最穩當?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