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謝盈萱、秦漢主演的Netflix台劇《忘了我記得》,討論關於失智 症家庭的愛與陪伴而獲得廣泛的迴響關注。
讓我想起一位好友的父親。他曾經是精明幹練的會計師,如今卻連提款卡密碼都記不起來。更糟的是,上個月他差點被電話詐騙 騙走畢生積蓄,幸好銀行行員機警攔阻。這樣的故事,正在台灣各個角落悄悄上演。
隨著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 ,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退休規劃不只是「存多少錢」的問題,更是「如何守住這些錢」的挑戰。我們辛苦累積的財富,很可能在晚年因為一場病、一次詐騙,甚至只是單純的記憶衰退,就輕易流失。
在日本的超高齡社會下,這樣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許多擁有充足退休金 的長者,卻因為失智症而無法妥善管理財務,有人重複購買相同的保險,有人被不肖業者推銷無用的保健產品,更有人因為忘記繳納基本費用而影響醫療品質。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缺錢」,而是缺乏一套保護機制。
這就是為什麼「安養信託 」近年來備受關注。想像一下,當你年邁時,每個月都有一筆穩定的資金自動匯入帳戶,支付生活費、看護費;當需要醫療支出時,有專業人士幫你把關;當遇到可疑的推銷時,有大額資金的安全鎖保護。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現在就能規劃的現實。
編輯推薦》兒孫都在國外!70歲老夫妻靠「4大後盾」打造獨立生活,身後也不怕家人鬧翻 :https://reurl.cc/Om7kg3
退休族運用安養信託「超前部署」養老院與醫療支出
台北某銀行信託部經理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位退休教師預見自己家族有失智病史,早早設立了安養信託。幾年後當他確診輕度認知障礙時,這套系統依然持續運作,支付他的養老院費用、醫療開支,甚至連孫子的教育基金都按時撥付。他的家人不必為財務問題爭吵,只需專注在陪伴與照護。
當然,很多人會問:「我還很健康,需要現在就考慮這些嗎?」但專業人士提醒,就像我們不會等到生病才買保險,財務保障也應該在清醒時就做好安排。特別是當涉及法律文件簽署時,必須在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其實,台灣在主管機關信託2.0的推動下,安養信託已經變得相當彈性。有可以提前成立但尚未啟動的「預開型安養信託」;也可以根據不同人生階段調整內容,設定多層次的安全機制,甚至結合保險給付、房租收入等多種財源。重點是建立一個「會自動運作的保護網」,讓未來的你,無論處於什麼狀態,都能維持應有的生活品質。
下一次當你查看退休金帳戶時,不妨多問自己一句:「這些錢,真的能夠安全地陪伴我到老嗎?」或許,現在就是為未來那個可能健忘、可能行動不便的自己,準備一份最好禮物的時候。畢竟,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連「萬一」都妥善安排。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案例人名經改編。)
本文轉載自《中華信託服務發展協會》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