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錢支持孩子讀書,卻換來退休貧窮?這樣的家庭,真的很多......
你以為只是個別案例?
其實,這樣的家庭 比你想像的多,而且還不只是在台灣。
常見的家庭困境,有三種模式:
1.傾全力送孩子留學,卻忽略了自己的財務安全
有的父母賣房、貸款、動用退休金 ,只為了成就孩子。
但如果孩子未如預期發展,甚至選擇留在海外不返台--
父母就可能陷入沒錢、沒人、也沒力氣的老年生活 。
2.高投入換來低回報,親子關係 反而緊張
給得越多,期待越大,一旦孩子選擇不同人生路,
可能會出現怨懟、壓力與誤解,
親情不但沒加分,反而慢慢斷了線。
3.財務錯配,錯過為自己布局的機會
教育支出過高,導致無法好好為退休或事業轉型做準備,
孩子還沒起飛,父母就已筋疲力竭。
編輯推薦》迎接超高齡社會!專家:提早準備3件事避免老後貧窮:https://reurl.cc/8DgQZ7
那麼,該怎麼拿捏教育支出與家庭平衡?
《商業週刊》也提醒:教育費別超過家庭支出的30%!
在《商業週刊》最新的書摘中,金美敬作者點出一個關鍵:
「教育費最多只能佔家庭支出的30%,其餘應該拿來投資自己,因為你才是這個家最穩定有效的資產。」
讓孩子理解:資源不是無限,父母也在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身為財務顧問與一對雙胞胎的媽媽,這句話我深深認同。
R姐這樣做:
今年,雙胞胎即將上大學,我決定不再「鋪路」,而是教他們「走路」。
•考駕照,不再靠爸媽接送
•打工,體會賺錢辛苦與責任感
•若能進職場實習更好,越早對話現實世界越好!
因為他們終究要為自己的人生上場,愈早練兵,愈有勝算。
社會教,比老媽碎碎念更有效!
我不做孩子人生的備胎,更不當他們未來的提款機。
孩子們,練習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奔跑與負責吧!
我常跟高資產父母說: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學會獨立;給自己最好的投資,是在40歲以後不放棄成長。」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台灣社會,當孩子成為父母唯一的希望時,也常變成最深的財務風險!
與其把多數的資源放在孩子身上,卻失去與孩子的關係、健康與安全感,
不如建立與孩子友善的關係,與自身的能力+財務+健康的升級!
本文轉載自《R姐 廖嘉紅-繼承與贈與FB粉絲團》,原文為:砸錢支持孩子讀書,卻換來退休貧窮?這樣的家庭,真的很多......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