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大慟之後 獲得勇氣重新生活

面對摯愛離世,悲慟之餘,我們還有什麼選擇?每個人的傷心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在大慟之後經驗另一種「開始」—像小嬰兒一樣,學習邁出第一步、學習如何說話、學習怎樣哭泣、學習重新信任,學習與悲傷共存之餘也能有勇氣重新生活。「大慟之後」系列報導,希望您除了感受到傷痛,也能看見盼望。

所有文章

收起悲傷 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振興醫院老年精神專科醫師袁瑋的診間故事。在摯愛離世之際,許多人也因此走過死蔭幽谷,生離死別場景各異,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一無二的—失去小狗的鰥夫的悲傷無法和失去兒子的父親比較;失去母親的女兒哀悼方式也和失去父親的兒子不相同。

2022-05-07

龍千玉兩度面臨生離死別 轉念放下迎晴天

生離死別是人生一大課題。龍千玉在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至今仍忘不了爸爸病逝闔眼那一刻,女兒的猝逝則讓她留下椎心刺骨的自責,她說:「我們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可以選擇悲傷、可以選擇轉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憶及過去種種,雖止不住淚水,但佛學給了她滿滿力量,深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2-04-23

龍千玉體悟人生無常 習佛靜心 更珍惜身邊人

經2次和家人的生離死別,龍千玉體悟人生無常,不敢說自己真的完全放下,每每想起爸爸、女兒仍是淚流滿面,她坦言轉念真的很難,不過日子有限,向有同樣經歷的人深情喊話:「學習找到新的目標,慢慢一點一滴地轉,好好活著,好好珍惜身旁的人事物。」

2022-04-23

8年送走3至親 陳霈瑀如何走出傷痛

今年是陳霈瑀的先生離世第10年,在「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受訪時談及此事,理事長陳霈瑀掉下了眼淚。她擦擦眼淚,要記者別在意,至親離世後打起精神讓日子如常往前走,與因為想念而流淚,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我們經歷過如此悲傷的事,或許這輩子想到都會感傷,尤其在生日、忌日、年節時,這很正常。」

2022-04-16

一葉蘭陪你一起療傷/陪伴喪偶者 可以這樣做

每個人都有權利好好悲傷,從喪偶那天起,我們的世界就被改變了。悲傷的人不需要大道理、提建議、喊加油、評斷否定傷痛情緒,正向面對、認清事實、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2022-04-16

讓愛重生/楊淑姿幫愛女器捐 學著放下、走出悲傷

失去至親摯愛,最難的是什麼?除了揮之不去的想念,還有感傷的心境:從今以後,你不在我身邊。正值花樣年華的大學生陳俐蓉,在19歲那年因車禍去世,家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器捐圓滿大愛,用另一種形式為俐蓉延續生命,也給自己時間慢慢走出來。

2022-04-09

用思念療傷/楊淑姿活在當下 把女兒刻在心底

楊淑姿決定用一輩子的思念來療傷,她把俐蓉的名字刻在大拇指和手臂,爸爸則是把俐蓉的畫像刻在靠近心臟的位置,落為永恆。

2022-04-09

愛妻韓良露的離世 讓他學習過一個人生活

面對摯愛離世,悲慟之餘,我們還有什麼選擇?每個人的傷心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在大慟之後經驗另一種「開始」—像小嬰兒一樣,學習邁出第一步、學習如何說話、學習怎樣哭泣、學習重新信任,學習與悲傷共存之餘也能有勇氣重新生活。在4月「大慟之後」的系列報導裡,希望您除了感受到傷痛,也能看見盼望。

2022-04-02

60歲後 朱全斌:學會享受孤獨的美好

「為什麼不再找個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問,朱全斌說,一個人過有一個人過的好、兩個人過有兩個人過的好,「兩個人最好的時光我過過了,現在要學習過一個人的好時光。」

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