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滾動快 資訊落差恐使熟齡族群陷憂鬱

疫情 變化,防疫政策不斷滾動調整,有些長者不諳3C,未能掌握最新指引或政策,資訊落差不僅造成生活不便,長久下來也可能對心理造成影響,焦慮、憂鬱和失眠都有可能找上門。

●長期窩在家防疫 沒染疫卻悶出病

桃園一名陳姓7旬老翁,平常喜歡到公園運動散步,更愛和鄰居朋友聊天聯絡感情,有時還會相約到社區服務中心唱歌、下棋,日子平凡美好,疫情後卻變了樣。

老翁家人擔心他染疫難康復,限制外出,除讀報看電視,生活越過越苦悶,時間久了,漸漸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只好求助醫師。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指出,隨疫情蔓延與變化,防疫政策常調整,長者可能因為不熟悉操作3C產品,無法即時掌握最新指引與政策,資訊落差可能造成生活不便。

另外,因為疫情,以往關懷訪視、諮詢及社區據點多半轉為電話訪視,陪伴效果打了折,長者的孤寂及疏離感更加重,進而產生憂鬱、焦慮、失眠等問題。

●長者生病嘴巴不說 身體卻很誠實

許多長者身體或心理不舒服,卻因為好強或不想麻煩家人,獨自承受,等到有明顯病徵,病情往往已不輕。桃園療養院表示,家人只要多花點心思,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早治療。

如何發現長輩心理是否生病了?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表示,可觀察情緒變化,心情低落、鬱悶、易怒,或對以往感興趣事物不再感興趣,都是跡象。另外,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如容易疲倦、身體痠痛、腸胃不適等,而食慾減少、體重降低、入睡困難和易早醒也是身體抱怨,一旦發現這些情況,要特別注意他們是否可能有憂鬱或焦慮傾向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說,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 ...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以庭說,有些長輩較無法表達情緒,但可以透過身體症狀察覺。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焦慮可自己排解,必要時也應求助專業

張以庭表示,感到憂鬱或焦慮時,可嘗試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感受呼吸頻率及身體各種觀感,學習自在地獨處,轉移對於負面資訊的關注。

另外,也可以嘗試培養不同興趣,如種植花草、烹飪等,疫情期間,也可透過電話或學習以軟體與他人保持聯繫,甚至透過簡單手機遊戲學習基本3C操作。若情緒或睡眠困擾仍然很嚴重,建議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專業評估及協助。

桃園療養院表示,治療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除了藥物及物理治療,還有光照療法 ,主要利用人造光源營造室內光亮的環境,改變生活作息,使人體回復該有的日夜節律,進而提高睡眠效率並恢復精神,對於一般型憂鬱症、失眠、日夜節律的調整等,都有實證上的療效。

治療心理疾病,除了靠藥物和心理諮商,也可透過光照療法。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治療心理疾病,除了靠藥物和心理諮商,也可透過光照療法。 圖/桃園療養院提供

延伸閱讀

屏東「觀望山」好走視野佳 還可體驗部落甜甜圈、愛玉、咖啡多種美食

彰化「大丈夫樂團」用音樂為田尾唱「花」歌!

「解熱止痛藥」怎麼吃才正確?錯誤吃法容易心悸又失眠!

【青山農場】把握最後觀賞期,採點台東最美繡球花步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