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與家人「防疫心態」不同怎麼辦?這樣調適紓壓、不傷情!

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緒沒有被承接著,一不小心衝突就可能一觸即發。 圖/unsplash
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緒沒有被承接著,一不小心衝突就可能一觸即發。 圖/unsplash

疫情來得又快又急,新聞不斷的播放,雖說增加了大家對於疫情的焦慮,但同時也增加了大家的警覺度,大多數的人,在週末自主封城,宅在家救台灣,街上冷冷清清,不免讓人感覺到一股安心感,期待著疫情能夠漸漸趨緩。

當我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在認真抗疫的時候,卻也發現有許多的人對於防疫 的謹慎度有許多的差異,似乎有一種:

「沒關係拉,我不會這麼剛好」的心態,像是出門買東西、出去玩水、路邊抽煙不戴口罩等等,都讓很多人看的好生氣。

如果你因為新聞中那些與你防疫謹慎度有差異,因而很憤怒的人,提供幾點方法來自我照顧。

情緒調適三方法

1.你可以在家大罵,你可以和朋友訴,因為你會生氣是很正常的事情。

2.你可以在社群軟體上書寫你對於抗疫的知識,而非謾罵,因為很多人背後有他不為人知的故事或是疾病,相信他的家人也同樣無奈。

(抗疫知識:今天一個人生病會有機會傳染給5.5個人,所以你就算沒事,但很多人會因為人們的輕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謾罵:不戴口罩的人都去死一死,去這麼多地方趴趴走要害死誰)

3.深呼吸,給自己安靜的時間,並告訴自己:「別人的言行讓我很生氣又很擔心,但我只能顧好我自己,別人怎麼做我沒有辦法控制,希望大家能夠越來越好。」

但其實還有比看新聞報導更嚴重的部分,也就是今天如果是你身邊親近的人,像是:父母、同事、學生等等,他們的防疫謹慎度和你有很直接的相關時,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憤怒與無力,加上許多的家庭,改為居家上班上課,有更多的時間緊密的在一起,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緒沒有被承接著,一不小心衝突就可能一觸即發。

深呼吸,給自己安靜的時間。 圖/freepik
深呼吸,給自己安靜的時間。 圖/freepik

跟你分享我最近的故事

身為心理師的我,今天情緒崩潰了,我對我的爸爸大聲責罵,因為我發現他去了菜市場和超市,在我家走路可到,但卻被公布出有確診者足跡的地方。事後我冷靜的照顧自我的情緒,我放了輕音樂,拿了一張紙和一支筆,寫下對自己說的話:

「我知道你很生氣,好像你很努力在防疫,但是爸爸卻沒有當作一回事,你很擔心他的輕忽,會一不小心成為防疫破口,你也擔心萬一他染疫,全家都會陷入危險當中,但你知道,大家已經在家沒有出門一個禮拜了,也許很想透透氣、也許很想讓大家吃點不一樣的,剛剛發了這麼大的脾氣,大家都很不好受吧,如果你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忍耐不要出門,可以好好在家防疫,除了生氣大罵以外,還可以怎麼做呢。」

後來我用外送訂了很好吃的火鍋,和家人一起吃,雖然一時間我還是沒有辦法笑笑的面對父母,但我輕輕的和他們說:

「待在家裡這麼久,我們都辛苦了,我知道你可能覺得沒什麼,也知道你很想要買一些不一樣的菜來煮,很謝謝你的用心,但今天當你出去外面,其實是有很多危險的,今天新聞說到有300多位確診者失聯,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正在外面走動,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沒有一個人是故意得病的,大家都是在這一不小心之中而被傳染。剛剛我很生氣也很無力,對你們發脾氣我很抱歉,但我希望如果可以,我們再忍幾個禮拜不要出門,每週我們可以用外賣叫一些好吃的,可以嗎?」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你才有可能好好的和家人溝通,面對無力和焦慮,好好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當同住者對防疫謹慎度不同時的溝通方法

1.整理與照顧好自我情緒(可透過書寫整理出大腦的紛亂)

2.如氣氛緊繃,可選擇在較佳的氣氛說話或是改用書寫的

3.開頭先用同理與讚美,看見家人的努力之處

4.中間清楚且具體的說明疫情的資訊,增加家人對於疫情的敏銳度

5.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與想法

6.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建議(譬如:定期叫外送)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你才有可能好好的和家人溝通,面對無力和焦慮,好好的溝通是很重要...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你才有可能好好的和家人溝通,面對無力和焦慮,好好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圖/freepik

在疫情中,我們看見了各行各業的努力,許多清楚的資訊和自我照顧的方法,透過社群媒體不斷的告訴著我們,各式各樣的懶人包都是我們很好溝通的工具,記得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祝福大家在疫情當中,可以重新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做好自己能做的,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好好的溝通,我們必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得到意外的收穫。

本文轉載自《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王雅涵 防疫 心理健康

愛心理

愛心理創立於2014年,是一群由心理工作者所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推廣心理教育與個人成長,將心理學知識普及化,讓更多人受惠於心理學的豐盛而過更好的生活。多元線下講座與工作坊,至今已舉辦約410場次,旗下有22位作者,以及850篇以上實用文章,且每個月持續更新,亦有主題豐富的線上課程,期許能讓更多人得以系統性理解生命議題,達到全方位的心理成長。

失智長輩「送機構是不孝」?打破迷思 3大重點必知

傳染力遠勝新冠病毒!防疫不忘接種「百日咳疫苗」有效提升保護力

延伸閱讀

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要被匡列?收到「細胞簡訊」先做4件事

【北海岸季節限定】沿海最美的風景,野百合雪白綻放!

中醫改善乾眼有方法!六穴位解決春末眼睛不適問題

告別「灰灰暗暗」的印象!基隆老舊社區化身人氣彩色屋

相關文章

婆婆像婚姻第三者?媳婦嘆「走到哪都要跟」3招讓全家開心相處

所有苦痛在死亡前都渺小…47歲癌末男:我們中了人生的樂透,才降生在這世界

當貓比當人更幸福?作家:投胎是能力,隨緣盡份不煩惱

「人都死了收什麼錢」她堅持不收奠儀,只要求女兒在葬禮當DJ

失去母親太難過…親友建議生孩子轉移注意力,可行嗎?過來人這樣回

年年寫遺書反思人生!苦尋40年老友親自道歉:害怕死得不安穩

熱門文章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