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防疫不防「心」,陪伴長者找到疫下安全感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新冠疫情讓人與人的交流,從實體轉為線上,對許多長者就像斷了鏈,憂鬱、焦慮、孤獨感大增,身心每況愈下,對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社會,是一項重大警訊。

專家建議替長者安排替代性活動,或以數位設備協助他們與親友交流,增加疫情中的安定感。

印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台中市前副市長、伯拉罕共生照顧合作社主席林依瑩透露,一位達觀部落八十二歲長輩,平常身體狀況雖不好,但可自我行走、到共生基地參加活動,但疫情下無法外出後,身體明顯變差,過幾天就住進加護病房走了。

林依瑩說,最近長照群組內回報長者睡不好、這裡痛、那裡痛的訊息,較以往更頻繁。

研究老人福利與照護的輔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潔媛說,很多長者的規律生活被打亂,不能像以前定時起床爬山、運動、搭遊覽車出遊,慢性病更嚴重後,造成人際孤立感與無用感。

「長輩需要延續生活的一致性與穩定性,若不確定性太高,他們會很害怕,加上長者的脆弱性與不可逆性高,少了實體社交活動與人際連結,可能一退化就失智了。」

宜蘭縣礁溪鄉德陽社區的藝術家姚玟設計「美學防疫 盒」,讓長者在家手作就是一種方式。

王潔媛建議長輩的同住家人,可陪他們做簡單運動,或每天「專注地」陪長輩聊天。

林依瑩則說,政府可透過電視或廣播開設直播節目,讓長者call-in唱歌,「政府得思考,居家防疫若成生活常態,如何關心長者身心健康就成重要課題。」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楊竣傑 家人陪伴 老年憂鬱 防疫

在家運動也別忘保養!薑黃、羅望子幫助運動後維持舒適行動力

防疫在家變胖了?跟著「飲食6原則」疫情期間宅不胖!

延伸閱讀

40歲後偷懶一點、更像自己一點,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

【給橘世代的10大好書02】看病時老說不清楚病徵?不可不學的診間話

5個生活小習慣,竟容易養成防疫「負能量」!

萬人線上防疫課/教你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內含影音連結)

相關文章

再婚夫「提一堆條件」自認公平卻外遇,她心碎:我犧牲孩子也失去愛情

低收單親爸墜谷成白骨!遺體修復師暖心接手,陪孩子做最後的生命道別

夫妻感情好,凡事都要黏緊緊?頂客族老黑:當心生活自理能力歸零!

股市起起落落睡不好?中醫教你降肝火穩情緒

「是她勾引我」侵犯女商人卻喊冤!犯罪心理學家嘆:對監獄矯正成效打問號

過世父母飛回來看孩子!她噴淚拿照片作證:不是夢是真的

熱門文章

這癌症成熟男殺手!死亡率10年增44%,醫警告:出現症狀恐已晚期

年過五十肌力逐年遞減,影響下半輩子的幸福!不可不知的中高齡肌力養成術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怎麼減都沒效?中年發福全因「脂肪在吵架」醫曝最新減重趨勢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