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防疫不防「心」,陪伴長者找到疫下安全感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新冠疫情讓人與人的交流,從實體轉為線上,對許多長者就像斷了鏈,憂鬱、焦慮、孤獨感大增,身心每況愈下,對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社會,是一項重大警訊。

專家建議替長者安排替代性活動,或以數位設備協助他們與親友交流,增加疫情中的安定感。

印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台中市前副市長、伯拉罕共生照顧合作社主席林依瑩透露,一位達觀部落八十二歲長輩,平常身體狀況雖不好,但可自我行走、到共生基地參加活動,但疫情下無法外出後,身體明顯變差,過幾天就住進加護病房走了。

林依瑩說,最近長照群組內回報長者睡不好、這裡痛、那裡痛的訊息,較以往更頻繁。

研究老人福利與照護的輔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潔媛說,很多長者的規律生活被打亂,不能像以前定時起床爬山、運動、搭遊覽車出遊,慢性病更嚴重後,造成人際孤立感與無用感。

「長輩需要延續生活的一致性與穩定性,若不確定性太高,他們會很害怕,加上長者的脆弱性與不可逆性高,少了實體社交活動與人際連結,可能一退化就失智了。」

宜蘭縣礁溪鄉德陽社區的藝術家姚玟設計「美學防疫 盒」,讓長者在家手作就是一種方式。

王潔媛建議長輩的同住家人,可陪他們做簡單運動,或每天「專注地」陪長輩聊天。

林依瑩則說,政府可透過電視或廣播開設直播節目,讓長者call-in唱歌,「政府得思考,居家防疫若成生活常態,如何關心長者身心健康就成重要課題。」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楊竣傑 家人陪伴 老年憂鬱 防疫

在家運動也別忘保養!薑黃、羅望子幫助運動後維持舒適行動力

防疫在家變胖了?跟著「飲食6原則」疫情期間宅不胖!

延伸閱讀

40歲後偷懶一點、更像自己一點,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

【給橘世代的10大好書02】看病時老說不清楚病徵?不可不學的診間話

5個生活小習慣,竟容易養成防疫「負能量」!

萬人線上防疫課/教你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內含影音連結)

相關文章

50歲終於為自己而活!曾為憂鬱、離婚、事業轉型所苦,花7年當上心理師華麗轉身

背房貸車貸,怕中年失業!45歲工程師被公司刁難苦撐:被年輕時的自己害慘

年紀大病痛纏身「活著好孤單沒希望」園藝、毛小孩相伴帶來心靈療癒

親姊假好心!表面上「幫你辦貸款」私下過戶房產,為了幾十萬斷送姊妹情...

中年後朋友越來越少?退休過來人:自得其樂最重要!避開「愛抱怨的人」擁抱正能量

渣老闆外遇屬下,吵著要離婚!法院批妻「愛哭亂花錢」遭法官神打臉

熱門文章

快刪!國安局點名「5款APP」偷光你個資:抖音、小紅書竟是最大咖

退休前做1件事,老後每月多領7千元!專家大讚:穩穩的老年加薪

身體4大異常是肝癌前兆!醫:及早發現治癒率破8成

60歲前存滿2千萬,可原地退休?小資夫妻靠4策略「永遠有錢花」

udn討論區

loading...